小學《音樂家海頓》的教學反思

小學《音樂家海頓》的教學反思

  “感受與鑑賞”是重要的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新課標中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生的聽賞興趣,養成聆聽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鑑賞音樂的經驗。”在平時的課堂中,我也嘗試運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聆聽興趣。

  《音樂家海頓》是湘教版四年級上冊的第三單元,安排的內容是在西方音樂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交響樂之父”——奧地利音樂家約瑟夫·海頓的作品。在音樂家故事中,以本課的兩首聽賞曲目《第四十五交響曲》(告別)和《第九十四交響曲》(驚愕)為線索,講述了兩首首作品命名的由來,並根據這兩首交響曲在力度上的突出特點,穿插了“力度術語和記號”的學習,使學生在交響曲的聽賞中,獲得關於力度表現力的第一印象,為學生今後學習和運用力度記號奠定良好的基礎。

  由於孩子們對於“聽賞”的興趣不甚高昂,特別是像本課的這種無歌詞的'交響樂作品,我採取了由故事中的曲名由來聽賞音樂的辦法來激發學生聽賞的興趣。

  在匯入本課時,我先讓孩子們自己聽音樂看故事,瞭解音樂家小檔案。學生一看是“聽賞音樂”,都露出了頹喪的表情。於是,我從孩子們爭議的作曲家國籍“奧地利”的“地”入手,糾正讀音後再將孩子們的興趣引導到音樂家上,進而開始音樂家的故事。並事先告訴孩子們故事中介紹了音樂家海頓兩首作品命名的由來,讀故事後告訴我是哪兩首作品。讓孩子們有針對性的讀故事。

  《第四十五交響曲》為什麼叫《告別》?孩子們用語言簡述後,我讓孩子們帶著介紹的一知半解聽音樂,說說初聽後的感受。很多孩子都發現了曲首的音樂旋律強,好像有很多樂器在演奏,快結束時音樂旋律很弱,好像都沒有演奏者了。我在肯定孩子們的發現後,我要求孩子們再聽音樂,在聽到有演奏著的離開時“舉手”示意我。有了針對性,孩子們聽的自然也就認真了。

  隨著故事的發展,我將聽賞曲目引導到《第九十四交響曲》上,從它的別名《驚愕》上來激發學生聽賞的興趣。為了保持學生們的興趣,我沒有要他們聽全曲感受為什麼叫“驚愕”,而是讓他們先聽樂曲短小的主旋律。旋律中的ff記號,讓孩子們“驚愕”的不得了,對樂曲的聽賞興趣也有了。接著,我讓孩子們自己發現書上書寫的主旋律中,是什麼記號讓他們覺得“驚愕”,從而引入對力度記號的學習。透過“拍手”和“模唱”幹活搜力度加號的變化後,再來聽《第九十四交響曲》,學生對力度記號改變樂曲風格的表現方法也有了一個瞭解。

  這堂聽賞課,孩子們參與是非常積極的,在對力度的表現上也是非常的有興趣。教師透過講解、提示,啟發了孩子們的思維,激發了他們的聽賞興趣。無聊的交響樂也能靜下心來聽賞了,音樂知識的學習也不再枯燥,為孩子們今後的感受和鑑賞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