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案設計《長度的測量誤差》

初中物理教案設計《長度的測量誤差》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案設計《長度的測量誤差》,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物理教案設計《長度的測量誤差》1

  第一節長度測量誤差

  【課題】

  長度的測量誤差

  【重點難點分析】

  知道長度的單位,對於長度的進率的指數表示是一個難點,但是不宜要求過高,以形成新的難點。能正確使用刻度尺並對使用的正確和錯誤能有正確的判斷。正確記錄測量結果,能在準確值的基礎上估測一位,誤差是難點,講解時不宜過深。

  【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新課

  條件較好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觀察動畫或圖片,條件一般的學校可以觀察課本上的1-1和1-2,使學生得到結論感覺不總是可靠的,需要進行實際測量,從而引出測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說明在一些方面測量的決定作用,要注意聯絡實際:發射一顆人造衛星,衛星的運動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斷的各種各樣的測量,並且這種測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新授課:測量和長度的單位

  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測量要有標準,所以長度有單位,可以引申各個物理量都有單位。介紹長度的單位。

  教學中要使學生建立長度單位大小的觀念,條件較好的學校可以用動畫(自然世界的尺度)、圖形、影象來幫助學生想象一些長度的數值。在學生充分觀察的基礎上,聯絡實際讓學生充分動起來,在自己的身體上找出大約是1米、1分米、1釐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誰的更準確。

  學生練習單位的換算和判斷數值的單位,以便鞏固所學到的知識。

  3,新授課: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測量長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觀察刻度尺,說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線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觀察一些圖形,說明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線、量程和最小刻度。

  學生可以觀察圖形和影象素材,或者觀察課本上的1-5、1-6、1-7圖,組織學生討論,並總結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確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的應測部位,零刻度線磨損時,可以從其他刻線量起;觀察測量結果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同時,學生應當討論不按照正確方法使用時出現的問題。

  記錄結果時,要註明單位,並應當在讀出準確值後,再估計一位,教師利用板圖,讀出木塊的長度:準確值是2cm,再估計一位數值,約是0.2cm,所以木塊的長度是:2.2cm。

  在此基礎上,加上毫米線,此時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讀出木塊的長度,對比這兩次的數值,可以看出測量相同的物體,用不同的精確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結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問題,鞏固學生的正確讀數。教學中要注意養成學生的這些學習習慣。

  4,新授課:誤差

  對於誤差的教學,僅僅把握三個問題:什麼是誤差,誤差是怎麼產生的;誤差和錯誤的區別;減小誤差的方法。這三個問題可以讓學生討論後得出。

  由於估讀的數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異,一些環境等因素對測量工具的影響,造成了誤差,所以誤差是不能絕對避免的,我們把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而錯誤是測量上的方法錯誤,可以在測量中改正的,這是二者的區別。減小誤差的方法是選擇精密的測量儀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課題】查閱關於長度的一些單位

  【活動的組織】以小組為單位

  【教師指導】

  1、提供關於長度的一些學史資料

  2、不同國家中關於長度的不同單位

  3、長度的國際單位制中,單位的換算關係

  【評價】

  1、資料來源的豐富程度

  2、內容的祥實程度

  3、資料本身的豐富程度

  物理教案-長度的測量誤差

初中物理教案設計《長度的測量誤差》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其他單位有千米、分米、釐米、好米、微米、奈米。各個單位間的換算關係。

  2、知道測量長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3、能正確讀出測量結果,知道測量數值由準確值和估計值組成。

  4、知道什麼是誤差,什麼是錯誤並區別誤差和錯誤。

  能力目標

  1、培養觀察能力:對圖形和影象觀察,瞭解透過視覺判斷的長度與實際測量不同;透過觀察刻度尺,認識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線。

  2、培養思維能力:透過單位換算,學會換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標

  養成認真、細緻的好習慣,例如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減小誤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透過讓學生觀察圖和估測1分鐘的時間,認識到人的感覺並非可靠的`,從而引出了用測量工具進行實際測量的重要性。列舉了學生熟悉的測量工具,並指出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測量工具,教材利用圖片幫助學生分析如何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教材要求教學中注重觀察的環節。對於“長度的單位”提供了兩個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學生聯絡生活形成一般長度的概念。在關於“誤差”的內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分析了誤差為什麼產生,和錯誤的區別以及減小的方法。

  教法建議

  關於測量部分,由於學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現象的經驗,對測量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所以應當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兩個例子,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學生認識到利用感覺器官做判斷的侷限性,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讓學生總結出“感覺並不總是可靠的,需要進行測量”的結論。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聯絡實際,說明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應用大量的測量、精確的測量等。

  關於長度的單位,應當著眼形成長度的具體觀念,所以在教學中展示圖片、影象和一些關於長度的影片資料,教學方法應當注意讓學生動起來,自己實踐。

  關於正確使用刻度尺,先觀察刻度尺的零點、量程、最小刻度,並告知其他的測量工具也有類似的問題,從而形成學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規律”的觀念。在此基礎上,用觀察法自己得到正確的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的方法。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組織討論小組,其後,引導學生勤于思考著重理解,分析正確的和錯誤的測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麼是正確的測量。

  關於正確記錄測量結果,結果要註明單位,應當在今後的學習中進一步鞏固,提示學生要重視這個問題就可以了。在正確讀數這個問題上,講清得到讀數的步驟,學生在此基礎上,用練習鞏固,形成學習習慣為宜,不宜讓學生弄清細節和原理。

  關於誤差的教學,講清誤差和錯誤的區別,並知道減小誤差的方法,關於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具體應用,在初三物理測量電阻中才會較高要求的應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