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榕葉落盡偶題》《秦淮雜詩》的閱讀理解及對比賞析

《柳州榕葉落盡偶題》《秦淮雜詩》的閱讀理解及對比賞析

  柳州榕葉落盡偶題

  柳宗元

  宦情羈思共悽悽,春半如秋意轉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註釋

  ①榕:常綠喬木,有氣根,樹莖粗大,枝葉繁盛。產於廣東、廣西等省。

  ②羈思:客居他鄉的思緒。

  秦淮雜詩(其二)

  王士禛

  年來斷腸秣陵舟,夢繞秦淮水上樓

  十日雨絲風片裡,濃春煙景似殘秋

  譯文:近年來使人斷腸的是秣陵舟,它使我夢繞秦淮水上樓。十天的雨絲風片,使濃春煙景也好似殘秋。

  【注】王士禎(1634年—1711年),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貽上、豫孫,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諡文簡。秣陵:今南京。

  (1)試分析柳詩第二句在全詩中的作用。(3分)

  (2)兩首詩都寫到“春如秋”,對比分析兩詩表情達意上的差別。(3分)

  參考答案

  (1)答:承上啟下。(1分)“意轉迷”承上“宦情羈思共悽悽”句,“春半如秋意”引出下面兩句“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1分)從而起到從“情”到“景”,物我為一、情景交融的作用。(1分)

  (2)答:柳詩借景抒情,王詩借古抒懷(1分)。柳詩用花謝、葉落、鶯啼來渲染一種悲涼的氛圍,抒發了詩人被貶離鄉之情。(1分)王詩以“雨絲風片裡”“濃春煙景”等意象表達出作者對南京古城昔盛今衰之感(或今不如昔的弔古懷舊之情)。(1分)

  對比賞析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詩作,這首詩透過描述詩人在參與以王叔文為首的革新運動,失敗後被貶作永州司馬的`途中的景色,來抒發在詩人心中的惆悵和不滿的情緒。

  秦淮雜詩(其一)賞析

  清順治十八年(1661),王士禛在揚州任推官,有事往金陵,居秦淮之側,作《秦淮雜詩》一組二十首,所詠皆秦淮之事。本詩為組詩的第一首,總寫到秦淮河的感受。

  首聯突兀而起,寫詩人在金陵秦淮河邊的一種低迴哀婉的情愫。“秣陵”,秦時改金陵邑為秣陵,即今之南京。詩人來到秦淮河,直述其“腸斷”、“夢繞”,吧個人的情感赤裸裸地袒露出來。依之常理,沒有牽腸掛肚的傷心事,不能“腸斷”;日無所思,“夢繞”亦無從談起。但詩人因何念“年來腸斷秣陵舟”,又何以情牽夢繞於秦淮水上樓,詩中並不明示,下一聯反轉以寫景襯托此情:“十日雨絲風片裡,濃春煙景似殘秋。”煙雨迷濛,乃是江南春色的一大特徵,但“十日雨絲”,是否由給人以“淫雨綿綿”之嫌呢?不同的心境感受自然迥異。詩人的感受即十分奇警:原本給人以特殊美感的濃濃春景,此刻在他眼裡卻如“殘秋”一般讓人倍淒冷了。強烈的反差,愈加映襯出詩人在秦淮河畔情緒的低落悽哀,使得整首小詩韻致濃郁,愁腸千回。

  詩人在秦淮河畔為什麼會有這般心境?如果聯絡到整組詩中時見詠懷明代遺蹟之語,諸如詠徐達宅第是“朱門草沒大功坊”;詠南明皇家舊苑是“舊苑至今零蔓草,枉將遺事吊隋陳”;用秦淮岸上舊院藝妓,則說“尊前白髮談天寶,零落人間脫十娘”;至莫愁湖更有“年來愁與春潮滿,不信湖名尚莫愁”,均明顯流露出對朝代更替、物換星移的感嘆和對前朝消亡的悲哀。如果再聯絡到詩人的生活閱歷,是可以揣測本詩是傷悼明亡之意的。王士禛在明代度過童年,他的祖父、父親作為明遺民都入清不仕、隱居鄉里。王士禛他來到南明故都金陵,覽舊朝之風物,感念秦淮水上樓昔日之繁華,萌生今不如昔的弔古懷舊之情亦屬自然。雖然僅就本詩而言尚不鑿實這一點,但詩中所透出的傷感情緒,置之於清初明亡不久,明遺民甚眾之際,它是極易勾起人們與吊明有關的聯想和共鳴的。不著意將底蘊端出,而留給讀者以豐富的遐想,恰可視為詩人的成功之處。

  王士禛倡導的詩歌“神韻”說,主張詩要含蓄蘊藉,推重“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境界。讓人頗有所感卻又難以指實本詩,乃是其實踐自己試論的力作執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