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崔興宗送衡嶽瑗公南歸》原文翻譯註釋

《同崔興宗送衡嶽瑗公南歸》原文翻譯註釋

  《同崔興宗送衡嶽瑗公南歸》作品介紹

  《同崔興宗送衡嶽瑗公南歸》的作者是王維,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26卷第23首。這首詩作於天寶十二載(753)九月。

  《同崔興宗送衡嶽瑗公南歸》原文

  同崔興宗送衡嶽瑗公南歸

  作者:唐·王維

  言從石菌閣,新下穆陵關。

  獨向池陽去,白雲留故山。

  綻衣秋日裡,洗缽古松間。

  一施傳心法,唯將戒定還。

  《同崔興宗送衡嶽瑗公南歸》註釋

  1、謝:猶言致意。

  2、言:料,知。石菌:即石囷,衡山七十二峰之一。

  3、穆陵關:故址在今湖北麻城縣北。穆陵關為瑗公入京途中經行之地。⑩池陽:漢縣名,故城在今陝西徑陽西北。池陽唐時曰涇陽,屬京兆府。

  4、故山:指衡山。

  5、綻:縫補。

  6、缽:僧人吃飯用的器皿。

  7、傳心法:謂禪宗“以心傳心”之法。《壇經·行由品》:“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宗密《禪源諸詮集都序》卷一謂菩提達摩(禪宗初祖)“欲令知月不在指,法是我心,故但以心傳心,不立文字”。

  8、將:持,持守。戒:佛教為出家和非出家的信徒制定的戒律。定:佛家謂“定”為“心一境性”,即心專注一境而不散亂的精神狀態;在中國,“定”往往與“禪”(即“靜慮”)連稱為“禪定”,指透過精神集中、觀想特定物件而獲得佛教悟解的一種思維修習活動。戒、定與慧合稱三學,它概括了佛教修習的.全部內容。此處蓋以“戒定”代指三學。

  《同崔興宗送衡嶽瑗公南歸》賞析

  這首詩作於天寶十二載(753)九月。衡嶽:南嶽衡山。此詩崔興宗有同詠。

  《同崔興宗送衡嶽瑗公南歸》作者介紹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mó jié) ,人稱詩佛 ,名字合之為維摩詰,維摩詰乃是佛教中一個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薩,意譯以潔淨、沒有染汙而著稱的人。可見王維的名字中已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

  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他的詩句被蘇軾稱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確實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的壯麗宏偉,或者是邊疆關塞的壯闊荒寒,小橋流水的恬靜,都能準確、精煉地塑造出完美無比的鮮活形象,著墨無多,意境高遠,詩情與畫意完全融合成為一個整體。 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可可詩詞頻道”的王維的詩全集欄目。()

  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維、常健、祖詠、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稱為“王孟”。

  《同崔興宗送衡嶽瑗公南歸》繁體對照

  卷126_23同崔興宗送衡嶽援公南歸王維

  言從石菌閣,新下穆陵關。

  獨向池陽去,白雲留故山。

  綻衣秋日裡,洗缽古松間。

  壹施傳心法,唯將戒定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