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頻率估計機率評課稿

用頻率估計機率評課稿

  本課緊緊圍繞我們工作室的三個研究課題,緊密圍繞教學大綱和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注意到數學問題的趣味性(用摸球試驗引起學生的興趣)更突出了數學的嚴謹性和科學性。科學性集中體現在對學生活動的設計上,首先教師精心籌備試驗用具。確保每個小組隨機摸球50次,獲得n=50時的多個不穩定的頻率值,然後在獲得n=100,n=150……的頻率時不是做簡單的累加,也不是做平均累加,而是隨機的抽取若干小組的資料進行累加。此外一個細節也表現出課堂探索的嚴謹性,一個小組因為試驗失誤沒有獲得可靠的資料,教師在引導學生處理資料時果斷的將不可靠資料剔除,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對學生也是無聲的教育。應該說本節課是一節比較成功的,優秀的數學課。我想從以下六個方面談談我對本節課的意見:

  首先,本節課鄭老師深入的鑽研教材,在教材的處理上有自己的`見解和方法。

  按照現行人教版初中教材,“機率初步”這一章的教學順序是:先介紹三種事件,即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隨機事件。緊接著用一個摸球試驗讓學生感受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然後介紹機率的意義和古典概型,(即求機率的一種方法)最後再講用頻率估計機率(即求機率的另一種方法)。

  鄭老師經過鑽研教材,認真的思考,發現在用摸球試驗讓學生感受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時候,實質上就是運用頻率估計機率的過程,因此將“用頻率估計機率”的教學提前講授。

  這也是新課程的一種特點,即:教師對教材有一定的處理空間。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吃透教材,另一方面鼓勵教師要有自己的見解,從而體現教師把握教材的能力。我們說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我們的教師具有這樣一種對教材的整合能力,具有教學智慧。事實證明在本節課,這樣處理顯得自然,流暢,有利於學生學習與理解。

  其次,本節課教學目的明確,教學脈絡清晰,重點突出。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是:

  引入和發現規律:(拋擲硬幣直覺體會,介紹歷史給出結論。)

  驗證並運用規律:(摸球試驗,體驗過程,強化規律。)

  透過這樣的教學流程使學生深刻的認識到:

  1、你想知道隨機事件發生的機率嗎?你就去反覆實踐吧!透過大量的重複試驗你就會找到它發生的規律。這就教給學生一種求隨機事件發生的機率的方法,並且這種方法對於我們求隨機事件的機率是行之有效的。

  2、使學生初步理解頻率與機率的關係:頻率是機率的近似值,機率是頻率的穩定值;偶然與必然的辯證關係。

  3、課下繼續驗證。透過蒲豐丟針實驗進一步體會隨機事件的奧秘和規律,使學生進一步豐富自己的認識。

  第三,從學習方式上,本節課採用了小組合作,動手實踐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從試驗中進一步體會到團結就有力量,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

  另外,本節課透過大量的教學實踐對學生進行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特別是用恩格斯的話結束本課,給學生的教育是深刻的。

  第四,本節課體現了數學文化,透過介紹歷史上的數學家蒲豐,棣莫佛,費勒,皮爾遜,雅各布·伯努利等名人,向學生介紹了數學歷史和數學文化。

  第五,佈置開放性的作業是本節課的又一特點,我們認為。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是多樣的,空間是廣泛的,應該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自然,看待生活。

  第六,啟發學生自己對本課反思小結,進一步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總之,從本節課我看到鄭燕老師緊緊圍繞自己的科研課題,具有嶄新的教學理念和紮實的教學基本功。此外本節課恰當的運用了計算機和計算器,提高了課堂效率和直觀性,起到了輔助教學的作用。應該說本節課教師用自己飽滿的熱情和精心的準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探索,啟發學生思維,注重學法的指導,表現出教師獨特的和教學風格和教學智慧,基本達到了預想的教學目標,是一節成功的好課!

  最後衷心感謝區特級教師管理辦公室的全體領導和老師!感謝在百忙中前來參加觀摩的全體老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