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青少年群體思想行為調查報告

重點青少年群體思想行為調查報告

  各類重點青少年群體均是處於失學、失業、失教、失管的特殊群體,主要表現“五大思想行為特點”:

  (一)理想信念時有波動。青少年時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多數重點青少年理想信念模糊,生活態度消極,對社會、家庭和自身缺乏責任感。對“中國夢”、“十八大”等國家大事關注不多,認識不深;胸無大志,對人生沒有規劃,對未來沒有追求,不願意主動掌握就業技能,甚至缺乏就業熱情。

  (二)價值取向複雜多樣。重點青少年大多是受教育程度較低的未成年人,價值觀尚未成形,價值取向多元混亂。大部分存在貪圖安逸、追求享樂的思想,人生觀、價值觀、事業觀扭曲。有的過分追求流行時尚,對優良傳統淡漠,有的過分強調權利,不講義務;有的追求隨心所欲,強調自由,不講法律,狹隘的個人主義現象比較嚴重。

  (三)是非標準扭曲模糊。社會轉型變革期間,舊的標準被打破,新的標準未完全確立,各種觀念思潮交織、衝突,某些理所應當,天經地義的事情都被所謂的“新”視角、“新”標準給扭曲了。正處在青春期的重點青少年大多無正式工作,遊離正常社會關係和組織之外,“小圈子”亞文化流行,是非判斷能力較差。

  (四)道德觀念碰撞交織。受經濟發展、社會變遷和網路文化等多重影響,重點青少年道德觀念呈現出多元化、矛盾化,好壞交織的狀態。表現為道德認知水平較高,但行動上有欠缺,認同社會公德,卻沒有良好的遵守習慣;認同集體價值取向,行動上卻講實惠,重私利;普遍對不尊重父母和老人的行為不寬容,但對父母的管教行為又不尊重等。

  (五)心理趨向矛盾失衡。青少年時期是個體心理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容易出現情緒障礙和心理行為失衡的現象,而這種不成熟性在重點青少年群體表現的更加明顯。重點青少年心理失衡表現在很多方面,例如,自卑又自負,對自己的某些行為、缺點很是敏感,但有時又覺得高人一等;渴望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別人的認同,又有較強的叛逆心理,總想展示自己的獨特個性;喜歡對未來編織絢麗的藍圖,又怕吃苦受累,心生悲觀等。

  二、重點青少年群體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從家庭因素來看,主要表現為“三缺”

  一是關愛缺失。很多重點青少年家庭結構遭到破壞,包括父母離異、父母一方或雙方亡故、父母有殘疾或重病纏身、父母犯罪服刑等。青少年既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又沒有正常的家庭關愛,同時也容易受到歧視,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會逐漸異化,逃避家庭,流浪社會,成為問題少年。二是管教缺方。不少家長對孩子一味遷就,青少年從小好吃懶做、貪圖享受、以自我為中心、佔有慾強等心理,導致青少年慾望無度,行為越軌。三是示範缺效。有的父母生活作風不檢點、不正派,自身有酗酒、賭博、打架鬥毆、吸毒、婚外戀等不良甚至犯罪行為,影響了子女的健康成長。

  (二)從學校因素來看,主要表現為“三個滯後”

  一是教育方式“滯後”。有的課程教育方法模式化,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青少年的變化。二是教育內容“滯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小學校普遍“重學習、輕其他”、“重分數、輕德育”, 心理諮詢、美德教育、法制教育、性教育、人身安全教育等課程流於形式。三是教育管理“滯後”。有些學校管理制度不健全,校風不好,同時有一部分教師自身品行不端,致使相當數量的學生喪失信心,逃學厭學,提前流失在社會上,最終成為擾亂治安、違法犯罪的後備軍。

  (三)從社會因素來看,主要表現為“三化”

  一是社會思潮“多元化”帶來的影響。當前,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趨頻繁,意識形態領域馬克思主義主導地位受到一定程度衝擊。二是群體認識“汙名化”帶來的影響。汙名化是指重點青少年群體遭受社會排斥、歧視和不公正待遇的過程和現象,主要包括貼標籤、社群隔離等。三是就業壓力“擴大化”帶來的影響。許多重點青少年中學階段就結束學習,學歷低且技能匱乏,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無閒散於社會,成為問題青少年,而有輕微違法犯罪記錄或者被公認的問題青少年的就業壓力更大,形成惡性迴圈。

  (四)從自身因素來看,主要表現為“三種特質”

  一是生理結構的特質。青春期是青少年身體急速發育成長的時期,性別差異日益明顯,精力旺盛,好奇心強,生理需求等不到正確的引導,成為青少年產生不良行為的直接原因。二是心理結構的特質。重點青少年看問題簡單、片面,情緒易受感染,缺乏剋制力,不良習氣和“以自己為中心”的自我意識得不到控制,容易走極端。三是社會認知的特質。由於文化程度低,對社會的認知並不全面,分辨能力差、抵禦能力差,很難應對社會各方面的不良影響,同時自身又怕吃苦、不求上進、好逸惡勞等,造成不願就業和不能就業,加劇了與社會的隔離。

  (五)從監管因素來看,主要表現為“三個不健全”

  一是組織網路不健全。重點青少年群體的人數較多,分佈較廣,流動性較大,情況較複雜,傳統的政府部門和群團組織的管理服務和組織網路沒有全覆蓋。重點青少年處於社會邊緣,社會照顧不上,家庭管理不了,組織網路不到,使這些青少年處於教育管理的空白點。二是聯動機制不健全。沒有獨立編制的重點青少年專門管理機構和專業力量,相關部門各管一塊,盲人摸象,沒有形成合力,對重點青少年的整體情況都不熟悉,個體情況更是茫然。三是服務體系不健全。重點青少年相關的工作力量專業能力不高,關心關愛程度不夠,管理服務的長效機制不完善。部分工作人員甚至存在歧視、厭煩心理,對重點青少年的幫扶、幫教沒有感情,工作流於形式。

  三、加強重點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健全一個機制:即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協作配合、社會全員參與的“大幫矯”機制

  各級黨委政府要把重點青少年群體服務教育管理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納入綜合考評體系,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相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強督促檢查,把工作抓牢、抓實、抓好。政法、教育、文化、民政等相關部門要明確各自職責,積極協調配合,各級團組織積極協調組織,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社會化共管、教育管理、財政投入、考核激勵和監督建設等相關工作,形成統籌協調、各司其責、密切配合、整體聯動的新格局,從根本上改變重點青少年教育管理薄弱的現狀。

  (二)構建一個體系:即構建重點青年群體分層分類教育體系

  一是依靠專業力量,教育矯治有不良行為青少年。要充分發揮公檢法司等組織化專業力量身份權威、方法專業、經驗豐富的優勢,開展教育矯治。積極引入專業社會工作力量和工作方法進學校、進社群、進未管所等,透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等形式,規範和引導社會資源參與青少年不良行為矯正事業。加強專門教育學校建設,做好對嚴重不良行為青少年等群體的特殊教育工作。二是加強閒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建立黨政幹部、社群幹部、“五老”人員和志願者等社會正面力量接觸聯絡閒散青少年的長效機制,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分類服務引導,有針對性的解決他們的失學、失業、家庭貧困、心理障礙等實際困難。將閒散青少年納入政府主導的職業技能培訓、就業創業扶持等工程,尤其要保障貧困戶、服刑人員等特殊家庭的子女就學。三是加強對弱勢青少年群體的救助保護和關愛幫扶。強力打擊控制、操縱流浪未成年人和強迫聾啞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黑惡勢力和青少年犯罪團伙,讓流浪乞討未成年人迴歸家庭。推進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的建設和管理。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做好校內教育管理和校外關愛幫扶,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整合社會資源,依託託管和服務基地,開展各類關愛互動。注重對服刑在教人員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干預和困難幫扶,解決實際困難。深化“青少年維權崗”建立活動,建立和完善省市縣三級12355綜合服務平臺。

  (三)培育一支隊伍:即培育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當代青少年在傳統的`學習生活困難問題之外,在成長成才、身心健康、就業創業、社會融入、婚戀交友等方面面臨著新的困難和問題,不同的群體之間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也大不相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有效整合各類社會力量,大力加強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和網路,廣泛在青少年工作中引入專業社會工作,有效滿足青少年的個性化社會服務需求。一是加強青少年事務社工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快研究制定工作崗位設定標準,重點在各級團組織、少年司法機構、青少年維權機構等青少年服務組織和結構開發設定工作崗位。加快發展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建立健全青少年社工專業隊伍培養體系、考評體系、薪酬保障機制、人才流動機制等體制機制建設,推動大專院校設定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課程。二是最佳化和豐富面向青少年的政府公共服務產品,引導社會資金投向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服務領域。重點支援共青團承接青少年社會教育、就業創業、科技創新、扶貧幫困、生態環保、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等公共服務專案。三是發揮志願者作用,打造“社工+志願者”工作模式,進家庭、進學校、進社群、進特殊管教場所,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感化、心理干預,推動重點青少年群體服務管理與預防犯罪工作的專業化、社會化。

  (四)完善一個網路:即完善家庭、學校、社會、政府“四位一體”的幫教網路

  重點青少年群體各種突出問題的產生有著特定的時代背景,是各種社會矛盾、社會現象相互作用的產物。做好重點青少年的聯絡服務幫教工作,既是家庭、學校的職責,也是社會和政府的責任和義務,必須建立家庭、學校、社會、政府“四位一體”的幫教網路,調動多方面的力量和積極性,多管齊下,綜合治理。一是發揮家庭教育的基石作用。加強對家長的法律教育,引導和督促父母履行教育責任。開展家長教育能力提升活動,不斷增強家長應具有的育人素質,幫助家長掌握正確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能力。二是發揮學校育人的關鍵作用。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觀為根本,大力推進和創新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德育教育,將少先隊活動課固定列入中小學課表。廣泛開展法制教育和自護教育活動,增強中小學生的法律意識和鑑別能力。要重點做好“雙差生”(學習成績差、行為表現差)的轉化工作,避免從“差生”到“罪犯”。三是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要健全社群青少年工作體系,各級政府應加大投入,加強社群青少年工作的資金保障、工作隊伍、工作平臺與聯動機制建設。探索在青少年聚集、條件成熟的社群和網格中建立社群青少年服務站點,組織專業社工進社群,直接面向重點青少年開展個案的聯絡服務。加強對重點青少年的資訊監測,強化社群矯正工作。依託利用社群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在社群建立涵蓋校外託管、就學幫困、就業指導、心理輔導、法律維權、志願服務、婚戀交友、家教諮詢、應急救助等的青少年服務平臺,解決青少年實際困難。四是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各級政府要組織、協調各職能部門和其他社會組織做好青少年相關事務,克服各部門“都管又都不管”的尷尬局面。

  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儘早建成適合未成年人年齡特點的活動場所,拓展其功能,為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就業諮詢、技能培訓、安置幫教等綜合服務,開展青少年輕微違法犯罪行為矯治、流浪兒童援助等工作。加強整頓文化市場,最佳化文化環境和網路環境,淨化社會風氣,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五)出臺一部法規:即出臺《湖北省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條例》

  堅持法制化、組織化、社會化維權的方向,推動未成年人權益保護、預防犯罪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法、修訂和落實。當前,建議省人大抓緊做好《湖北省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條例》前期立法調研工作,爭取儘快出臺。同時,要加大《預防法》、《未保法》及我省相關法規的執法檢查力度,不斷提高重點青少年群體服務管理和預防犯罪工作的規範化、法治化水平。建議省委省政府適時召開一次專題工作會議,研究新時期新形勢下重點青少年群體教育管理和幫矯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強化組織領導,統一認識,完善機制,齊抓共管,推動我省重點青少年教育管理和幫矯工作邁上新臺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