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鈴子詩集《三千》讀後感
風鈴子詩集《三千》讀後感
清明時節,新茶上市。我是好茶之人,自然買了些新茶,想是要感受一下春所賦予的茶的味道。
愛茶,愛花,愛春天,自然多少也會愛詩。
恰好,我們商洛青年作協主席、著名詩人、陝西省作協會員風鈴子的新詩集《三千》出版了,詩集與新茶一經搭配,便就給這個時節帶來了幾分明淨。
品茶,讀詩,霎時我就有了文人墨客的軀殼了。
突破這個軀殼,我深入地靜心拜讀了《三千》之後,渾然間自己彷彿已然有了詩情,有了更高的一種無語言表的品位。想必這正是詩的力量——寥寥數語,就可以用高鐵一般的速度抵達你內心深處最柔軟、最清澈、最脆弱的地方,如小石子投入到了心的湖泊,總是要蕩起一圈漣漪來。
在風鈴子的筆下,愛情是美好甜蜜的,更是奔放自由的;風景可以靜若處子,但也可以動若脫兔;失眠是孤獨的,但也可以導演一幕又一幕的戀情;白是白色的,可以是一頁白紙、也可以是一場白雪、一襲白衣……這一切的引申、想象、對比都賦予了意象本身更具有靈氣的生命,在詩歌的世界裡,這些生命活靈活現,被讀者捕捉著、呵護著、心與心地碰撞著。
至此,我真正讀過兩個人的詩集:一個是遙遠的傳奇詩人海子,在他魂歸山海關那兩條冰冷的鐵軌之後的許多年,我在語文課本上讀到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後來被他的故事所觸動,也就漸漸地接觸了他更多的詩,直到買了他的詩集一路從陝西帶到重慶、湖北。那個時候,我也學著寫點詩,但並不用稿紙,就寫在海子詩集每一頁的空白處,也相當於對海子的詩的領悟吧。
海子跟史鐵生一樣給我最大的觸動就是讓我認識到苦難其實是一本書,優秀的文學作品正是對這本書最好的讀後感,引領讀者提前認知苦難和折射美好。海子,帶著一個桔子和一本聖經,離開了我們,他人生的最後一首詩是一句很簡單的話: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這或許正是他對生命渴望的自由所作的最後闡述,讓自己的靈魂輕鬆上路。但他那一首首厚重的詩,卻是值得我們在每一個孤獨也好、幸福也罷的時刻用心去讀。
第二個便是風鈴子,我稱呼她為馮主席。從詩人本身來說,我只知道她個性、多才,對生活感受頗深,對詩歌感情熾熱。
讀過她的《三千》之後,我又拉近了距離,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了一個女詩人的成長、成熟、成功。她用熱愛和堅持,使自己成為了大師級的人物,即便脫口而出幾句,也會是一首耐人品味的好詩,這當中有這麼一首:立春後/進入慢時光/天慢慢地黑/慢慢地亮/我慢慢等天黑/我慢慢等天亮。透過這簡單的天黑天亮,反映出來的一個春天的溫暖、一個是孤獨的冰冷、一個是慢時光的慵懶、一個是等待的漫長。帶領著讀者幾分鐘內就經歷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過程,很有意味。
在風鈴子的詩裡,時常會出現“白”這個字眼,我理解為這是她的慣用意象。對比起海子的麥子,風鈴子的白看似簡單,實則包羅永珍:白是雪,富有詩情和浪漫;白是一件襯衣,隨性自由大方;白是一朵海棠,縱然無香卻依然點綴著春天;白,也可以是一張紙,一如武則天的無字碑,是非好歹,任由評說。
海德格爾說:“只有在詩意中,人們才真正地發現和擁有他的世界。實際上,詩是真正讓我們居住的地方。”高曉松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詩,就是這樣點綴著生命裡的一切躁動和平靜,刻畫著生命裡的現在、描繪著生命裡的未來,於無形之中,滋潤著生命之花的綻放,撫慰著沉默不語的傷。
因此,感謝著每一個為我們寫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