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生命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5篇)
宇宙生命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宇宙生命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宇宙生命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
《宇宙生命之謎》一文是第十一冊語文教材新選的課文,這是一篇介紹科學家探索宇宙生命的科普文章,意在透過閱讀理解,瞭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些什麼,學習科學家追求真知、不斷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領悟作者採用分析、比較、排除的方法說明問題的表達方法。讓學生了解科學家根據生命存在的條件探索火星的情況及其成果,是教學這篇課文的重點,學生對有關生命科學的理論、術語的理解是教學這篇課文的難點。
這是一篇有關生命科學的文章,文中的科學術語也比較多,學生要學起來是有一定難度。在教學本文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揭題:
1、出示課題《宇宙生命之謎》,“謎”用紅色,大字寫出來,並加上“?”,並問學生:到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2、學生討論,發表意見。(其中29位學生說有,13位說沒有)
3、當學生髮生爭論時,讓學生透過閱讀課文找答案。
二、設疑: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找出到底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的依據。
2、學生交流生命存在的條件:
(1)、適合的溫度,零下50至零上150攝氏度之間。
(2)、必要的水分。
(3)適當成分的大氣。
(4)要有足夠的光和熱。
2、師按離太陽的遠近畫出圍繞太陽運動的九大行星的示意圖:太陽、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3、讓學生再讀課文,根據生命存在的條件,說說在圍繞太陽運動的九大行星中,哪些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哪些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
4、學生透過讀課文後交流:水星離太陽最近,向陽時表面溫度達到300至400攝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顆高溫、缺氧、缺水、有著強烈陽光輻射的行星,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離太陽很遠,它們的表面溫度,一般都低於零下140攝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那麼,太陽系中唯一還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5、師問:那麼,火星是否有生命的存在呢?
三、探索:
1、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為什麼,找出科學依據。
2、學生交流。
3、引導學生再認真閱讀課文,弄清科學家對火星探索的歷程,然後再理解科學家經過觀測分析得出的結論:“在火星上生命難以生存”“在飛船著陸的地區,火星表面沒有生命存在”。
四、辯論:
1、丟擲問題:地球之外的太空中到底有沒有生命的存在?
2、同一觀點的同學組成小組後,個人充分自讀課文,積極為辯論準備材料。
3、在組內充分交流。
4、學生分兩組展開辯論。
五、拓展:
讓學生課後閱讀《少兒科普百科》、《宇宙的奧秘》來知道:宇宙是怎樣產生的?有外星人存在嗎?太陽什麼時候會燃燒盡?人類能遷居到別的星球上嗎?
宇宙生命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
一、複習匯入,引入新授(落實目標2)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宇宙生命之謎》,大家還記得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嗎?
作者圍繞宇宙生命之謎,分析了宇宙中哪些天體可能有生命存在,生命存在必須具備哪些條件,火星是否存在生命,從而得出結論:宇宙是否存在生命還有待探索。
2.還記得上節課我們學過的一個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嗎?
每個自然段都有概括本段主要內容的句子,找出它們並進行整合,就可以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3.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生齊讀課題)
二、理解課文,尋找答案(落實目標3)
1.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找出解答這一問題的相應段落。
第2~9自然段在回答“宇宙有沒有生命”這一問題。
2.為了瞭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我們在閱讀時應該怎麼做呢?
與這個問題相關的內容我們要仔細讀,著重閱讀第2~9自然段,其他對這個問題幫助不大的內容我們可以略讀。
3.朗讀課文,找出生命存在的前提條件是什麼?
生交流,多媒體出示課件:
課件出示:
生命存在的前提條件是:
適合生物生存的`溫度,一般是零下五十至零上一百五十攝氏度之間。
②必要的水分。
③適當成分的大氣。
④有足夠的光和熱。
4.科學家是怎麼分析其他星球有沒有生命的呢?
透過與生命存在的前提條件進行對比分析:符合條件的,就是可能有生命存在;不符合條件的,就是沒有生命存在。
課件出示:(用動畫一一排除以下行星)
課件出示:
水星:離太陽最近,向陽時表面溫度達到三百至四百攝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
金星:缺氧、缺水、表面溫度極高。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離太陽很遠,它們的表面溫度,一般都低於零下一百四十攝氏度。
5.瞭解火星,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第5自然段中作者說“太陽系中唯一還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作者用了“唯一”一詞,說明太陽系中除了火星之外,沒有別的星球還可能存在生命了。如果去掉“唯一”,意思就大不相同。這體現了科普文語言的嚴謹性。
三、引導質疑,激發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落實目標4)
1.質疑釋疑。
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呢?人類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呢?請同學們在文中找一找相關的論據,證明你的觀點。
課件出示:
觀點一:有生命存在。
觀點二:沒有生命存在。
觀點三:未證實。
觀點一:有生命存在(第5自然段)。
(1)從理論上說,宇宙無限,地球不是唯一。
(2)火星與地球相似:
①自轉時間相似。
②有晝夜、晝夜長短相近,有四季更替。(作比較)
(3)科學家的兩種猜測:
①火星表面的黑色線條是火星人開挖的運河。
②火星表面顏色隨季節而變化,是火星表面植物在變色。
觀點二:沒有生命存在(6~8自然段)。
(1)科學家的兩種猜測不成立。
①拍攝的火星照片證實火星上沒有運河。
②近距離觀測證實火星表面顏色的四季變化不是植物在變色。
(2)火星上水分少、大氣稀薄、溫度低、無磁場,“火星上生命難以存在”。(作比較、列數字)
(3)飛船著陸火星,兩個重要結果:
①火星的土壤未檢測到有機分子,沒有有機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長。
②火星表面未發現微生物存在。
觀點三:未證實。
生命物質也許存在於火星的岩層之中,這有待進一步研究。
師小結:同學們能透過仔細閱讀,提取與問題相關的有效資訊進行分析和論證,有理有據,整合有效的資訊證明自己的觀點,這是學習科普文恰當的閱讀方法。透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來,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人們能否移居火星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2.激發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
課件出示: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類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謎。
師小結:你們的分析都有一定的理論支撐和道理,透過第2~9自然段的仔細分析,作者得出了“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類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謎”的結論。科學家們經過理論上和實際上的種種考證,尚未得出明確結論。但我們仍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有生命存在的可能,而這有待於進一步的探索。
四、總結全文
1.學到這裡,我們再來梳理一下文章行文思路,你們知道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行文的嗎?
課件出示:
文章寫作順序:
提出問題——分析探究——得出目前的結論
2.學習完這篇科普文,你們有什麼啟發嗎?
生1:要學會針對相關問題,尋找有效的資訊,把細讀與略讀相結合,提高閱讀效率。
生2:科普文是在向我們傳授科學知識,這種文章的特點是語言非常的科學嚴謹,也值得我們學習。
生3:我們要有“盡信書不如無書”的學習態度,課文中有的資訊也可能不準確,要查閱相關資料再加以判斷。
3.師小結:在這堂課中,我們發現科普類文章往往結構明瞭清晰,我們可以從標題、文段的開頭、結尾發現文章所要表達的主要內容。但是如何科學、有理有據地完成論證過程,則是學習的重點。本文中,我們發現透過排除、比較等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支撐論據。而透過句首以及句中的關鍵性詞彙“理論上”“至少”“可能”“唯一”可以加強文章語言的嚴謹準確性,符合科學精神。另外,還要培養自己樂於思考、勤於質疑的學習態度。
宇宙生命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能根據要了解的問題關注相關的內容,藉助旁批,選用“概括關鍵資訊”閱讀方法解決疑惑。
2.遷移運用“概括關鍵資訊”,探究“人類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3.能根據層級資訊,說說科學家的判斷過程。
【教學重難點】
能根據要了解的問題關注相關的內容,並選用合適的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
課前互動(播放影片)
師:看完影片後,你有什麼想說的?(1-2位同學進行交流)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師:浩瀚的宇宙到底有沒有生命呢?這仍舊是個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宇宙生命之謎》,那麼學習《宇宙生命之謎》這麼大的問題,我們當然不能把全宇宙都講一遍,我們到底要探討什麼問題呢?(PPT出示課前導語)課文前面留給我們一段提示,請同學們讀一讀,你覺得我們讀這篇課文先要來探討一個什麼問題?
1.學生自主朗讀2.學生回答
二、瀏覽課文,聚焦內容
1.面對這麼長的一片文章,有位同學給我們帶來了他的閱讀方法。(出示PPT課後題第一個“泡泡”內容)
師:同學們,現在請你結合這個閱讀方法,並藉助旁批快速瀏覽課文,判斷哪些段落對解決“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個疑問有幫助,並在相關段落前打上“√”。
2.交流(第2-9自然段)
過渡:看來,第2-9自然段是對解決疑問有幫助的,今天我們這節課就把目光聚焦到2-9自然段,其他兩個自然段我們可以略讀。既然這幾個自然段都講到了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請你在課文中找一找,哪些自然段科學家是在判斷其他星球有沒有生命的?
三、選用“概括關鍵資訊”方法,探討其他星球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結合旁批提示,在書本上圈畫出天體上有生命存在的四個必備條件。
(2)齊讀這些條件
適合生物生存的溫度,-50℃至150℃,必要的水分,適當成分的大氣(氧氣和二氧化碳)
④足夠的光和熱
板貼:適合生存的溫度、必要的水分、適當成分的大氣、足夠的光和熱
(3)朗讀第四自然段,結合旁批,在課文中概括關鍵資訊,說說其他行星是否具備四個條件。
(4)對照生命存在的條件,學生說,教師PPT上操作。
水星:表面溫度達到300-400℃
金星:缺氧、缺水,表面溫度極高。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表面溫度一般都低於-140℃。
(5)遷移運用“概括關鍵資訊”,探究“人類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①教師引導學生填寫“火星與地球相似之處”。
②請大家讀讀第6-8自然段,找找理由到底是不是可以移居火星?請你概括關鍵資訊,填寫“火星”名片。交流:請一位學生上臺說說自己怎麼去找的?
根據層級表,說說科學家的判斷過程。(天體上生命存在的四個必備條件、根據條件排除五大行星、根據理論猜測火星可能存在生命、對火星進行近距離觀測、根據因素推論和分析,判斷火星也沒有生命存在。)
四、對比生命存在的條件,說說科學家的判斷過程。
小結:同學們,透過我們的努力,發現除地球以外,目前,其他星球上沒有生命存在。今天我們帶著疑問,藉助旁批,概括關鍵資訊進行了“有目的地閱讀”,並解決了疑問,所以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要根據閱讀目的去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的閱讀效果。
宇宙生命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會寫13個生字,認讀“嫦娥、磁場、隕石、乾燥”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所講的內容,激發學生對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學重難點】
透過學習交流,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的精神。瞭解人類探索宇宙生命之謎的過程。
一、激趣匯入
同學們,浩瀚無垠的宇宙,除了地球之外,其他星球上還有生命存在嗎?多少年來這一直是一個謎。《宇宙生命之謎》要回答的也是這樣一個問題。現在,讓我們跟隨著作者一同去解開這個謎團吧。(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正確認讀下列詞語。
嫦娥 磁場 隕石 土壤 輻射 滄海一粟
2.齊讀、指名讀重點生字詞。
3.藉助資料解釋關鍵詞語的意思。
(課件出示生字詞)同桌互讀,並試著解釋關鍵詞語的意思。(教師根據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強調易讀錯的字的讀音。並對學生解釋詞語的意思進行補充。)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自主閱讀《宇宙生命之謎》這篇文章,並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指名說)
2.師:判斷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的依據是什麼。(學生交流)
明確:生命存在的條件有:
a.適合生物生存的溫度,零下五十攝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攝氏度之間。
b.必要的水分。c.適當成分的大氣。d.足夠的光和熱。
3.天體具備哪些條件,才可以有生命存在?
4.說說在圍繞太陽運動的八大行星中,哪些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為什麼?
四、再讀課文,分析理解
1.快速地瀏覽課文。
思考: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討論“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這個問題的?
明確:第2~9自然段。
師:課文第1自然段和最後兩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麼?(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時點撥。)
歸納:第1自然段寫的是從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一直是一個吸引人的問題;最後兩個自然段講的是人們至今沒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這個宇宙生命之謎。
2.分析理解課文。
快速瀏覽課文,思考: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來介紹的?
明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探求結論(生合作交流後發言)
師:根據生命存在的條件,說說在圍繞太陽運動的八大行星中,哪些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哪些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為什麼?
學生交流:水星離太陽最近,向陽時表面溫度達到三百至四百攝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顆缺氧、缺水、有著濃厚雲層的行星,陽光輻射和雲層造成的“溫室效應”,使得金星表面溼度極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離太陽很遠,它們的表面溫度,一般都低於零下一百四十攝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那麼,太陽系中唯一還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與地球有不少相似之處。
五、課堂小結
關於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的問題,人類一直在思考,發展到近代,科學家們利用科學技術進一步進行了探索與分析,人類至今尚未找到另一顆具有生命的星球。但從落入地球上的隕石中包含著有機分子的情況看,我們仍然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這還有待人類去進一步探索。
宇宙生命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5
一、復習匯入
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瞭解了太陽系中唯一還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那麼火星上到底是否存在生命呢?讓我們繼續學習。
二、合作探究
教師指導學生建立五人學習小組,分小組討論問題並彙報。一、二小組探討第(1)小題;三、四小組探討第(2)小題;五、六小組探討第(3)小題。從第一小題開始依次選取小組代表彙報。
(1)火星與地球有哪些相似之處?科學家對火星有哪些猜測?
(2)科學家採取了什麼措施對兩種猜測進行了揭秘,結果怎樣?
(3)從哪些方面可以說明火星上沒有生命?
(4)自由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談談自己的感想。(學生暢所欲言)
三、交流展示
(1)小組代表展示:火星與地球的相似點:1.自轉一圈時間相似;2.晝夜長短相近,有四季更替。科學家的兩種猜測:1.火星表面的黑色線條是運河;2.火星表面顏色隨季節變化,認為那是植物隨季節的變化而改變了顏色。
(2)小組代表展示:科學家就兩種猜測進行了揭秘,並且過程很真實,一是拍照,二是近距離觀測。這兩種結果證實了火星上有運河和植物的說法是錯誤的。
(3)小組代表展示:作者為進一步證實火星上沒有生命,闡述了宇宙飛船的發現。採用擺事實,列數字的方法,證明了火星上水分少,大氣層稀薄,溫度低,無磁場且大氣層中沒有臭氧層,無法抵禦紫外線和各種宇宙線的照射,這說明火星上生命難以生存。
同時科學家透過對火星進行實地考察,得出了兩個結果:1.土壤中無有機分子,沒有有機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長;2.在對火星表面取樣的培養中,未發現微生物的存在。這證明,在飛船著陸的地區,火星表面沒有生命存在。
(4)教師總結。
四、問題研究與拓展
雖然火星上沒有生命,但在太陽系之外,還有許多人類不知道的星系。人們確信:在不斷的探索中,一定會解開這個“宇宙生命之謎”。大家課後可以閱讀《少兒科普百科》《宇宙的奧秘》等書籍,瞭解更多的宇宙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