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科里亞的木匣》說課稿

小學語文《科里亞的木匣》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科里亞的木匣》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科里亞的木匣》說課稿1

  一、說教材。

  《科利亞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組課文中的第二篇課文。這一組課文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想法不同,處理方式不同,結果往往也就不同。《科利亞的木匣》講的是科利亞5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後數了5步挖出了木匣,從這件事中感悟到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這是一篇敘事性課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發的順序記敘。課文透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闡明一個道理,這是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二、說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使學生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並從中得到啟示。

  3、學習課文透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闡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科利亞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麼思考的,科利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麼啟發?

  教學難點:科利亞冥思苦想後對小夥伴說的那段話是教學難點,要透過幫助學生在理清句群層次的基礎上理解內容

  三、說教法

  《科利亞的木匣》一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發的順序記敘。在教學中,我按照初讀課文,理清順序——品讀感悟,明白道理——拓展延伸的順序展開教學,在本課,我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是教師教師精心設計學習活動及學習問題,讓學生帶著學習問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習。

  四、說學法

  三年級的學生自制能力差,容易跑神又十分好動,讓所有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既是難點也是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邊讀邊在書上勾畫重要句詞。這些都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手段,同時教師的啟發誘導再貫穿始終,這樣就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五、說教學程式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四個學習活動:

  活動一是“埋木匣”,學生帶著“學習問題”輕聲朗讀課文1—3自然段。邊讀邊畫出相關的句段。讀完後,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最後再在全班進行交流展示。

  活動二是“媽媽挖木匣”,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4—7自然段後,要求弄清“媽媽是在什麼時間,什麼情況下,怎麼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活動三是“科里亞挖木匣”,學生分組讀課文8—12自然段,想一想科利亞是怎麼挖木匣的?,透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習弄懂以上問題,最後再在全班進行交流展示。

  活動四是“得到啟示”,學生齊讀讀課文13自然段,畫出科利亞受到了什麼啟發?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後再在全班進行交流展示。

  六、說板書

  26科利亞的木匣

  埋木匣:四年前5歲步小十步

  挖木匣:四年後9歲步大五步

  小學語文《科里亞的木匣》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課文特點

  《科里亞的木匣》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七組課文中的第二篇課文。這一組課文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想法不同,處理方式不同,結果往往也就不同。講的是科利亞5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後數了5步挖出了木匣,從這件事中感悟到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這是一篇敘事性課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發的順序記敘。課文透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闡明一個道理,這是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2.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文的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點: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手鋸、玩意、免得、搶走、難過、算術、當初、隨便、仍然、敵人、臺階、所以、懂得”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瞭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4)學習課文透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闡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這四個目標的設定既提高了學生的詞彙掌握量,同時也達到了從課文遷移拓展到實際的目的。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學習實際,確定其中(3)(4)兩點是本課的重、難點。

  二、說教法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物件,學生正是透過教師所講和教材所展示的內容經過思考獲得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這種觀察與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極的注視,而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是一種“思維知覺”。從這一點出發,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①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②誦讀法——反覆朗讀,把握語言特色。

  ③懸念法——帶著問題,深入思考

  ④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其中提問法和誦讀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三年級學生受思維發展水平的限制,完成對課文主旨的理解大多需要老師的指導。因而我採用提問匯入,適時點撥的方法,一步一步展開教學。“萬法讀為宗”,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將在本課教學中採取各種形式的朗讀方法,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三、說學法

  我班的學生大都來自農村,少數是外來務工子女,因此學生良莠不齊,讓所有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既是難點也是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邊讀邊在書上圈點生字詞和勾畫重要句詞。這些都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手段,同時教師的啟發誘導再貫穿始終,這樣就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四、說教學程式

  本課我準備分一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完成目標(1)(2),知道課文主要內容。第二課時:精讀課文,理解內容,瞭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下面我詳細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式。

  (一)複習匯入

  1.課文按照怎樣的順序,可分為幾段?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亞剛學會數數的時候,把木匣埋到離門口十步遠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後科利亞在離屋門口十步遠的地方沒找到木匣,經過思考,在離屋門口五步遠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亞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在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幾乎所有的課文,教師都應該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它的結構、內容以及思想內涵。在閱讀中,引導學生要善於從文章的千言萬語中抓住最關鍵的內容,理解文章句、段和篇的構思脈絡,理解的它內涵和中心,把握文字。這篇課文按照時間順序記敘,把握故事的發展脈絡對全課的學習非常重要。)

  (二)研讀課文

  1.板塊一:學習課文第一段

  (1)提前出示思考題,請學生分節讀第一自然段:媽媽走了30步,埋下了箱子,而科利亞為什麼數了10步?

  (這一問題的提出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養成帶著問題讀課文的習慣,帶有目的性的閱讀也有利於學生注意力的集中。)

  (2)指名回答後歸納段意:

  (歸納段意的練習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這既可以訓練學生的概括思維能力,也可以鍛鍊語言表達能力,是全方面的訓練方式。所以在我的課堂設計中,只要是段意比較明確的課文,我都會讓學生做這方面的練習。)

  2.板塊二:學習課文第二段,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1)自由閱讀前佈置思考任務:

  找出描寫科利亞挖木匣的句子並讀給同學聽。

  (2)教師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並提問:

  ①這裡用得最多的是哪個字?

  ②從這5個“挖”字,你又讀懂了什麼?

  (可以說科利亞是個怎樣的人?也可以說科利亞很想找到木匣子,因為匣子裡裝著他心愛的玩具。)

  〖設計理念〗

  (透過比較,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準確,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怎樣適當地運用動作詞,以達到最佳效果。)

  (3)抓住關鍵,引發思考

  ①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10—12)小節,找出描寫科利亞找不道木匣之後有

  何反應的一個句子讀給大家聽。

  教師出示句子:“科利亞丟下鏟子,坐在臺階上,用手摸著腦門兒想”。

  ②引導學生思考:科利亞當時在想什麼?讓學生站在科利亞的角度去思考,展開討論。學生思考討論,師生總結出科利亞找不道木匣的可能性有4種:(課件出示)

  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B、數步法可能不管用。

  C、挖的方法可能不對。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問題。

  ③提出問題:科利亞是怎麼排除前3種可能性,只確定步子有問題的呢?

  讓學生再幫助科利亞分析分析,從課文中找到依據。

  (4)細讀探究,討論排除

  ①討論第1種可能性:

  引導學生讀科利亞找不到木匣子之後與小夥伴們的對話並出示,點撥學生思考後從他們的對話中找到排除這一可能性的依據。

  師:由此可知,科利亞斷定自己的木匣子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他的理由是箱子目標大,木匣目標小,目標大的箱子沒有被發現,目標小的木匣子更不可能被發現,所以木匣一定還在。

  ②討論第2種可能性:

  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媽媽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並出示,學生在讀後,想一想媽媽用什麼方法埋箱子、挖箱子。

  學生的答案雖然正確但大都不夠精煉,這時教師可以幫助總結得出答案:數步法。

  ③討論第3種可能性:

  讀課文,找出描寫科利亞他們家的房子的句子。

  老師引導:“房子還在”告訴我們什麼?

  由此學生可以得出結論:科利亞不可能把方向搞錯。

  ④歸納排除,得出結論。

  師:既然木匣一定在,算術真有用,挖法沒有錯,那錯的無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錯在哪裡呢?找到寫他們離家出走的句子:

  出示句子:“就在那一天,媽媽、奶奶帶著科利亞到喀山去了,在那兒住了差不多4個年頭。”

  老師引導:4個年頭,科利亞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同桌互相討論,教師畫好線段後,再讓學生上臺畫示意圖幫助理解時間帶給科里亞的變化。

  〖設計理念〗

  體現多種形式解讀文字,進行深度對話,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結合數學知識,上臺畫線段圖代表步子,幫助他們理解科利亞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元性。

  3.板塊三:學習課文第三段

  (1)齊讀最後一段,讓學生談談所受到的啟發。

  (三)拓展延伸

  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我們周圍有什麼在起變化呢?”(同桌相互交流)

  佈置作業:根據和同學的交流,把自己的體會和認識透過一件事寫下來,可以是“由《科利亞的木匣》想到的……”為題目。

  〖設計理念〗

  創設情境說啟示、悟道理,使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達到和諧統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