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於竹帛》讀後感範文

《書於竹帛》讀後感範文

  《書於竹帛:中國古代的文字記錄》作者依據大量的傳世文獻和考古文物資料,用自己的語言向讀者娓娓講述中國古代文字及其載體和書寫工具的演變史。書中的一些真知灼見:甲骨文字彙、文字書寫的傳統順序等論斷,都給予一種新鮮的觀念。而不斷增補的新的考古資料,又使此書在學術上一直處於研究前沿。

  讀後感:這本書是錢存訓先生依據大量的傳世文獻和考古文物資料,用自己的語言向讀者娓娓講述中國古代文字及其載體和書寫工具的演變史。多角度地觀照中國古代文字載體的源遠流長和多姿多彩,對於研究中國文物學、考古學、文化史等都有一定的幫助。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華夏五千年的文化,是漢字為主的'文化,而漢字的載體,正是始於書籍。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就是這樣一路傳承,從甲骨到青銅,到縑帛,到竹簡再到紙張,如今的資訊社會,資訊以網路資料方式不停的更新,以後還會有更加先進的方式來記錄,傳播人類文明。但是,我們不應忘記竹帛在中華文明傳承中的重要貢獻。

  錢先生在書中說到:“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成就,最初是依賴竹帛得以傳承至今。在這最早的時期中,不僅今日通用的文字和書籍的一些性質淵源於此,而且影響後世的哲學思想,生活習慣和偉大著述,也都是在這一時期中孕育而成。”它承載了博大的中華文明,在其演變過程中,使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在今天忙碌的快節奏生活中,抽出一些時間,看一看那些漫長歲月的文化積澱。

  日本文學家、史學家平崗武夫對中國漢字大力推崇,他說:“在人類歷史上的任何時期,最多人使用的文字,是漢字!在最廣大地域使用的文字,是漢字!被使用最長久的文字,是漢字!表現最多種語言的文字,是漢字!蘊藏書籍最豐富的文字,也是漢字!”

  一個其他民族的人都能對我們的漢字如此大力的欣賞和推崇,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傳承者,是不是更應該對本民族的優秀文化抱以尊重、讚賞、傳承和發揚的態度呢?去年的時候,中央電視臺和各個地方衛視都舉行漢字聽寫大會或者漢字英雄的活動,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常見的詞在寫的時候卻寫不出來或者是出現錯誤,這種“提筆忘字”的現象不得不說令人堪憂。

  朱相遠在《中華世紀壇序》中寫道:“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關注我們的文明吧,看它在泱泱大風,滂滂大潮中如何屹立傳承,給予今天的我們精神力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