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文學寫作基礎知識大全
報告文學寫作基礎知識大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報告文學寫作基礎知識大全,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報告文學寫作基礎知識
第一節報告文學概述
“報告文學”這個名詞是從外國翻譯過來的。它是由“報告”和“文學”兩個單詞連綴成的片語。“報告”指內容的真實性而言;“文學”指表現手法的藝術性而言。因此,我們所說的報告文學,是用文學手段處理新聞題材的一種文體。它敘寫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的先進人物,反映人民群眾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為人們嗤之以鼻的醜惡事物。於是,有人稱它為“用文學形式寫的具有新聞價值的報告”或“藝術的文告”。
報告文學與新聞報道、通訊有密切關係,但又有所區別。兩者相同的,是都以真人真事為寫作物件;它們的區別在於:一、新聞通訊依附於某一事件,寫人是以事帶人;而報告文學是以人帶事,事是背景,甚至是朦朧的遠景。它把人物推向前臺,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磨擦、矛盾、衝突……。二、它有更多的文學色彩,十分注意形象的刻劃與細節描寫,強調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注意文學手段的運用。
報告文學與小說有類似之處,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體。美國有“非小說文學”或“非虛構文學”,與報告文學相似。這說明報告文學在表達方法上是類似小說的。但是,它和小說相比,要求嚴守真實性原則,不能虛構,所有的藝術概括與加工,都不能違犯真實性的原則。《基希及其報告文學》的作者T·巴克指出:
“在小說裡,人生是反映在人物的意識上。
“在報告文學裡,人生卻反映在報告者的意識上。
“小說有它自己的主要線索,它的主角們的生活。而報告文學的主要線索就是主題本身。”
這段話表明:報告文學是作者思想的更直接的表達——不論寫作者所採用的是怎樣的一種表述的手段和風格,但都不是,也不必要,更不允許以創造和綜合人物典型那樣的手段去表述。這就是小說與報告文學二者之間主要的區別,也就是它們各自的界限。
報告文學有三個特點:
(一)鮮明的新聞性
報告文學作家黃鋼認為,報告文學的“新聞性至少可以涉及到兩點,第一是具有報道的價值;第二,接著就涉及到真實性的問題。”(《試談報告文學》)我們可以用兩個字說明報告文學的新聞性,一是“快”,二是“真”。所謂“快”,這是因為報告文學要對急遽變化的現實生活作出及時的生動的反映,要追隨時代的腳步,用較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動人的情景描繪出來。所謂“真”,是指報告文學的生命在於真實。報告文學之所以具有不同於小說的感染力,正是因為它的作者依靠新聞敏感來選取生活中發生的、生動的、具有說服力的人物和事件,運用恰當的文學語言形象地、完整地傳達給讀者。因為嚴格地忠實於事實,不允許有任何虛構、造假,所以報告文學才被許多人視為“社會史的信實資料”。
報告文學的.真實性,不是單一的概念,而是複合的概念,它包含幾個層次。首先,是材料的真實性。作者所採訪的材料,都應是實有其事的。這是報告文學真實性的基礎和前提。其次,是材料的準確性。準確的材料就是要符合五個“W”,其一不可或缺,也不可歪曲。第三,是本質的真實性。報告文學作者總是調動有限的例證(包括情節、細節、背景和其它)去描述生活、刻劃人物、揭示本質的。
(二)強烈的文學性
報告文學屬於文學範疇,它是報告,也是文學。它的新聞性(主要是真實性)與文學性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為表裡、相輔相成的。“除了虛構與概括的手法不宜引進報告文學,其它一切屬於表現形式的文學手法都可以在報告文學中充分調動。調動得越好,就越逼真;越真實,就越富於藝術的感染力。”(理由:《和青年談談報告文學》)這就告訴我們,報告文學需要從文學引進多樣化的表現方法與技巧,如提煉、剪裁、描摹、比興、工筆刻劃、重筆渲染、精選角度、擷取斷面、澎湃的抒情、恰當的議論,以及藝術語言的調動等等。總之,除虛構和誇張外,藝術構思、藝術想象、描寫、抒情和修辭手法,都是可以採取的文學手段。
(三)深刻的政論性
優秀的報告文學,是時代的號角,歷史的見證。它總是要針對著現實生活,大聲“發言”的。同時,報告文學的作者在滿腔熱情地向讀者報告現實生活中的先進人物和重大事件時,常常要在作品中抒發感情,發表議論。為了使人物形象更鮮明,事件的意義更突出,有時作者要直接站出來報告。因此,報告文學比起小說和其他文學作品來,更能直接地表現作者的思想傾向,帶有強烈的政論色彩。
綜上所述,鮮明的新聞性、強烈的文學性、深刻的政論性,是報告文學的三個特點。明確認識這三個特點,對於學習報告文學寫作至為重要。
第二節報告文學的寫作
報告文學可以說是一種新聞小說、非虛構小說。它比通訊的形象性更強。因此,寫作報告文學,既應像記者那樣進行採訪,又要像小說那樣構思。報告文學作家類似“記者作家”,其寫作方式可以表述為:新聞採訪+藝術構思=報告文學。
從這樣的獨特的寫作方式出發,我們寫作報告文學應該做到:
二、進行深入採訪
小說作家靠積累生活,從生活中得到暗示,獲得主題,進行創作。報告文學作家則透過採訪獲得生活材料(素材)。
採訪是十分重要的。報告文學作家理由主張:寫報告文學,應該“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寫”。醫生說“生命在於運動”;對於報告文學作者來說,“生命在於奔跑”。這是因為,寫小說是“付出性勞動”,寫報告文學是“收入性勞動”,要有“踏破鐵鞋”的精神。
我們進行採訪,重點應是寫作物件周圍的有關的人。採訪物件決不會說:“我有幾個細節,你寫進去準保會成為一篇好文章”。事實往往是:會說的人不會做,會做的人不會說。而向物件的周圍的人採訪,卻可以採訪到許多生動的典型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