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分析調研報告(通用10篇)
稅收分析調研報告(通用10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稅收分析調研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稅收分析調研報告 篇1
近年來,隨著房地產開發熱、村村通公路建設、新農村建設等,對砂石料需求量逐年增大,促進我縣砂石料行業有了較快的發展。然而,面對全縣已發展起來的砂石料經營業戶,稅收徵收管理工作卻出現了相對滯後的局面。
一、砂石料經營稅收徵管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筆者調查掌握的情況看,砂石料經營的稅收徵管工作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證照不齊無證經營現象嚴重。截止目前,全縣砂石料經營業戶中僅2戶辦理了營業執照和砂石料開採許可證,其他的採砂業戶只辦理了臨時採砂許可證。還有大部分經營業戶由於受經濟利益的驅動,為逃避監督和管理,達到不繳或少繳稅款的目的,根本不辦理稅務登記證,造成稅收管理真空和稅收的流失。
2、生產經營不建賬,稅收徵管難監控。砂石料經營業戶認為生產工藝簡單,產品單一,不需建帳進行會計核算。致使稅務檢查無據可查。即使有少數建帳戶,也不如實提供其帳務,隱瞞銷售收入的現象嚴重,稅務人員基本無法進行管理監控。
3、砂石料銷售不用發票,購貨單位不索取發票使偷稅成為可能。由於城鄉居民建房、房地產開發商,購進砂石料時不需要發票,缺少索取發票的意識,使砂石料經營業戶不需領購發票和開據發票,收入照樣能夠實現。稅務人員無法獲得砂石料經營業戶真實生產、銷售的資訊,使偷稅成為可能。
4、生產經營環境複雜,稅款核定難。現在砂石料行業經營中的一個最大特點是:砂石料經營者不需把砂直接送到用砂單位和個人那裡;用砂單位和個人也不需直接和砂石料經營者接洽,而是由跑運輸的農用車主與兩者聯絡透過買和賣賺取運費。砂石料經營者為了把砂石料銷出去,自已或組織親屬購置運輸車輛運砂,稅收管理員無法確切瞭解每個砂石料經營業戶的生產和銷售情況,給稅款核定徵收帶來很大困難。
5、納稅人納稅意識淡薄,申報管理難。由於經營砂石料的群體,80%以上是農村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對稅收的理解就是認為掏他們口袋裡的錢,很難自覺納稅。
二、加強砂石料行業稅收徵管工作的對策
1、加大執法力度。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條、六十三條、六十四條之規定,要求納稅人按期及時辦理稅務登記證和申報納稅,違者依法給予及時處罰。依法執行稅收政策,加大對偷稅的處罰,是體現稅法剛性的有力保證。
2、根據生產經營規模的大小,必須要求砂石料納稅人建立簡易賬,特別是我縣燒磚行業、預製件加工行業應強制推行建帳工作,實行查帳徵收;這樣就能從多個環節、多渠道督促砂石料經營業戶銷售開據發票,用砂石料單位能夠取得發票,實現查賬徵收,以票控稅的目的。
3、對那些確無建賬能力不能進行會計核算的砂石料經營業戶採取工人工資監控、燃料動力監控、產銷量實地監控,堵好產銷兩個口。按照稅源管理辦法,加強監督檢查,積極堵塞稅收漏洞。實行查賬與查定相結合的徵收方式。
4、加強納稅宣傳輔導和提高服務質量。將有關稅收法規送到納稅人手中,及時通報與納稅人有關的最新稅收政策,使納稅人明白稅收政策,瞭解國家稅收政策的變化,讓納稅人繳“明白稅”、“放心稅”,提高納稅人對稅收的重視程度,督促其正確進行財務核算,誠信納稅,進而提高納稅人的納稅意識。
綜上所述,只要我們找準砂石料行業稅收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切入點,時刻關注砂石料行業的發展變化情況,適時調整徵管策略,就能夠全面管理好砂石料開採加工行業,讓這些納稅人為我縣的經濟發展,增加財政收入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稅收分析調研報告 篇2
近年來,國稅部門在強化加油站稅收徵管,打擊加油站企業偷逃稅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隨著加油站企業的快速發展,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產生,加油站稅收徵管也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亟待我們逐步完善與健全。
一、加油站稅收徵管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實現銷售收入不申報和申報納稅資料不實。由於加油站晝夜經營,分佈廣,進貨途徑多,顧客流動大,因此加油機表數與申報數經常不符,實際庫存與賬表難以核實,為日常稅收徵管帶來困難。一些加油站附設的商店、促銷贈送的禮品、汽車零配件修理修配等應稅行為沒有申報銷售收入,有些加油站甚至將銷售收入掛在“應收賬款”上,納稅申報質量無法保障。
(二)機外售油問題嚴重。機外售油的主要表現是加油站購進成品油後,直接批發給小型加油站,或直接銷售給工廠、專業車隊、農業使用者,不透過稅控加油機銷售;對摩托車、計程車和個人消費的輕質油(汽油、柴油)通常用秤或油桶計量的方式銷售,也不透過加油機銷售。目前機外銷售已成為加油站行業偷逃稅的主要手法,由於稅務機關對機外銷售這一稅收違法行為很難控制,使得國家稅款大量流失。
(三)稅控裝置安裝使用存在問題。一是加油機具的使用管理混亂,稅控機具取數不準確。對於加油機日常使用出現的硬體問題,稅控加油機生產廠家不能夠及時解決,造成加油企業加油數量與申報數不符。由於油品價格是隨著市場需求浮動,而主管稅務機關不能定期校驗稅控機引數,這樣就會因為價格浮動問題使稅控機的記錄金額始終小於加油金額。二是加油站稅控管理系統在實際使用中缺乏實用性,系統的利用率低,未能完全發揮稅控監管的作用。如對各加油站的成品油銷售數量、金額、扣除數量、納稅情況的變動,不能及時利用系統形成橫向或縱向比對資訊、無法統計需要資料,目前還需要配合手工記錄臺帳對系統資料整理運用。
(四)財務制度不健全。《成品油零售加油站增值稅徵收管理辦法》規定,對從事成品油銷售的加油站,無論其年應稅銷售額是否超過180萬元,均按照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進行管理。部分加油站財務資料不全,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人員的財務核算水平參差不齊,不能按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規定設定賬簿並準確核算銷售額,特別是原有一些規模較小的加油站財務核算水平較低,銷售額的正確核算問題難以保障。
(五)稅務機關稅控監管和日常管理偏松。當前,稅務機關對成品油零售加油站管理普遍不到位,根據稅控裝置記錄的資料計徵在某些細節上不盡完善,不能及時按企業申報資料的變動發現企業的稅收問題。一是成品油銷售數量扣除方面管理混亂。目前對於扣除數量的審批和實際扣除情況稅務機關未給予應有重視,使得企業存在未取得相應批覆便申報扣除數量,扣除大大超於批覆上批准的准予扣除數量等現象。受理加油企業申報的稅務人員只能按企業《加油站月銷售油品彙總表》上填報的“應扣除油量”掌握企業扣除數,加油站稅控管理系統也未涉及記錄企業每月扣除數量的功能,這就使加油企業可能出現年扣除數量大於流轉稅科審批的數量的現象。二是稅控監管乏力。徵收期申報時,申報人員僅對企業上報的《加油站月份加油資訊明細表》、《加油站月銷售油品彙總表》、《成品油購銷存數量明細表》與加油ic卡和增值稅申報表上的資料邏輯關係進行核對,對資料不符的現象缺乏事後調查,失去了稅控管理的意義。對加油站帳務監督不嚴,致使有的加油站因財務制度不健全,無法對機內和機外銷售做詳細記錄,造成申報資料的不準確。
二、完善加油站稅收徵管的建議
從實際工作上看,目前成品油零售加油站經營方式和稅收徵管有其特殊性,對特殊的問題,只能採取特殊的措施來解決。加強加油站的徵管,堵住偷漏稅款的漏洞,筆者認為應採取如下舉措:
(一)設立專人專崗負責。加油站企業的稅控ic卡申報和管理應設立專人專崗,負責申報時對企業上報的《加油站月份加油資訊明細表》、《加油站月銷售油品彙總表》、《成品油購銷存數量明細表》與加油ic卡和增值稅申報表上的資料進行核對,以及時對資料波動較大、稅負較低等異常情況進行調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及時瞭解企業的經營情況,督促企業按照規定建立健全加油站日銷售臺賬,並負責通知企業對稅控裝置進行維護。
(二)加大稅源監控力度。一是採取“駐站測算售量”法,派員實地核準加油站的實際銷售規模,以測算資料作為參照系數,對其他加油站進行對比分析,以掌握加油站應達到的實際稅負。二是加大對加油站的常規檢查力度。當稅控裝置執行到一段時間後,加油站總是要想方設法做手腳逃漏稅款。因此,加強對加油站的稅務常規檢查是一種傳統但不會過時的手段。內容包括抄表和觀察實際銷售密度等,抄表後不給加油站留底,只交其負責人登記簽名後帶回,月終根據其申報的銷售情況對照,弄虛作假者加以重罰。這種作法,可以減少加油站做手腳的機會,從而有效防止稅款流失。三是嚴格臺賬登記制度,加強日常管理。加油站必須按日嚴格記錄銷售情況,按月結存,在申報納稅的同時報送附列資料,經稽核後,基層徵收機關將相關加油資訊錄入加油站稅控管理系統。
(三)實行“實耗法”抵扣稅款。即按當月銷項稅額抵扣當月銷售數量的進項稅額計算。加油站作為一般納稅人享受進項稅款抵扣,有的油站採用多進貨少銷售的方法,使當月甚至以後的好幾個月都沒法產生稅款。為保證稅款勻衡、足額入庫,防止加油站突然停業或破產導致實際已產生的增值稅款流失,建議每月按“實耗法”抵扣稅款。
(四)強化加油站納稅評估。成品油零售單位增值稅納稅評估屬於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納稅評估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筆者認為可建立一套成品油零售單位的納稅評估辦法,對在申報中發現的《加油站月份資訊明細表》、《加油站月銷售油品彙總表》、《成品油購銷存數量明細表》與讀取的加油ic卡和增值稅申報表資料不符以及存在其他稅收問題的加油站列為本月納稅評估物件,移交納稅評估崗實施納稅評估,對低於最低稅負標準的實施稅務稽查。
(五)健全統一、規範的管理制度。建議制定加油站行業稅收徵收管理辦法,並下發統一的流轉文書,明確規範的操作流程,包括稅控加油機的安裝與維修,稅控裝置的初始化,報稅資訊卡的資料讀取與接收,納稅申報及附報資料的報送,自用油、代儲油、倒灌油、檢測用油的認定與扣除辦法,徵收方式的界定,納稅評估及稅務稽查的實施,加油站的違章處理等,對行業管理責任人員虛假登記稅源變化、虛假鉛封或擅自啟封加油機、虛假審批倒灌油和自測用油的行為,也要制定具體的考核追究辦法。
(六)加強部門統一協調。加裝稅控裝置基本上保證了反映加油站的銷售量和銷售額,然而,要想更準確地反映其經營情況,還須把住其油品進口關。把住進口關,可以準確地瞭解庫存情況,剎住“帳外經營”或“借庫經營”等偷逃稅款的現象發生。當前各加油站受管理的部門較多(目前對加油站實行檢查管理的有稅務、工商、公安、技術監督等部門),但由於各部門各自為政,致使國稅部門無法完全控制進罐油品的數量及庫存情況。為協調統一控制住油品進罐關口,管住油料的體外迴圈,筆者建議,各有關部門應成立一個聯合機構,對加油站的油罐進行統一管理。
稅收分析調研報告 篇3
一、企業基本情況
二、透過分析確定調研重點
從上表可以看出,成本的增長率率基本與收入增長率保持一致,而各項的費用增長率卻遠遠高於銷售增長率,所以將費用列支是否合理作為調研重點。
三、調研疑點說明
針對以上重點,調研人員要求企業作出說明,與企業負責人、財務人員進行了談話,要求企業對以上分析的重點作出說明。調研人員要求企業從稅收負擔率、產品製成率、單位能耗、廢料數量和售價四個指標值和費用大幅增長原因方面作出說明,企業作出瞭如下解釋:
1、產品製成率偏低是由於工人流動性強,熟練工少,生產中容易出次品,另一方面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夜間電費低廉,儘可能開夜班,導致產品質量與白天有差距。
2、單位能耗較高是企業產品品種較多,其中部分產品是外貿業務,交貨時間緊,同一規格產品連續生產時間短。中間換模具頻繁,所以單位能耗高。
3、廢料數量和售價方面,廢料由企業所在地人員承包收購,數量大致估算,價格的確偏低了一些,有部分廢管收入未申報。
4、營業費用的增長是由於07有出口外銷,海運費的支出大大增加了營業費用的總額;財務費用增長的原因是06年企業還是工貿一體,而07年是純工業資金的需要量更大,貸款額度加大;營業外支出企業列支的是地方三金,因為06年三金還是包額的,而07年是按收入0.3%正常繳納的。
對於企業給出的解釋,調研人員到企業實地瞭解情況,運用綜合分析手段,在該公司服務性調研過程中,具體做法主要有:
1、對企業報送的資料、資料整理分析,從公司的申報資料提取資訊,進行稅負分析。
2、根據同行業的產廢率,對公司的產廢申報情況進行分析。
3、檢視企業的貸款額度是否合理、利息支出是否符合同期貸款利率,費用發票、海運發票是否真實。
四、開展實地調查
評估人員根據日常徵管中掌握相關資訊,從稅收負擔率、產品製成率、單位能耗、廢料數量和售價、費用列出等五個方面對企業情況進行實地調查和分析。
(一)稅收負擔率方面
2、20xx年外銷貨物享受“免抵退”政策對增值稅的影響。
3、20xx年末留抵稅額為225萬元。
綜上所述各個因素還原後,該公司20xx年、20xx年度增值稅稅負列表如下:
從上表可以看出,該公司07年增值稅稅負應為2.84%,屬於正常範圍內。
(二)費用方面:管理費用中列支了固定資產8.05萬元,出國考察費2.41萬元,需由個人承擔的各項費用合計0.33萬元,營業外支出其中罰款0.81萬元,與收入無關的支出6.87萬元,共計調增收入18.47萬元。
五、調研分析
在資料分析和實地調查基礎上,採集該企業相關資訊,確定四個指標引數,分析企業實際情況。
稅收負擔率預警引數。
注:低檔建築管是指質量要求不高,用熱軋帶鋼直接加工成型,主要用於建築市場產品。
該指標主要透過對企業稅收負擔率的測算,將其與行業預警稅負進行比對,對稅收負擔率異常的企業,可以對其關聯指標進一步展開分析,以發現企業納稅申報上可能存在的疑點。
產品製成率預警引數。
廢料數量和售價方面預警引數。
六、調研結論
透過以上資料分析和實地調研,可以得出結論:該公司存在倉庫銷售廢料未有出入庫,企業未準確記載銷售賬、庫存材料賬,主要相關內容記載不齊和未將全部銷售業務進行記載,費用發票未經嚴格稽核,企業主動補申報銷售185萬元,補繳稅款98萬元。
七、調研體會
1、加強巡查,要求稅收管理員按季深入企業瞭解企業實際經營情況,做好稅收分析。
2、健全監控體系:要求企業按季上報《焊管企業生產情況表》,將採集資料與預警指標進行比對。
3、特別關注異常企業,要求企業說明異常原因,不能說明具體原因的,根據情況進入日常評估或移送稽查。
4、按季開好重點行業分析會,研討行業管理經驗、辦法。探討行業管理中出現的熱點、難點,提高行業管理的規範性、統一性。
5、定期剖析稅收管理員行業管理質量,參與稅收管理員績效考核。
稅收分析調研報告 篇4
XXX年,在××黨組的正確領導下,按照××黨組XXX年總體工作要求,緊緊圍繞“1558”工作思路和資訊管稅這一××品牌,結合我單位工作實際,堅定信心,繼續堅持依法治稅,認真落實稅收政策,堅持改革創新,在管理和服務上下功夫,著力加強隊伍建設,積極轉變工作作風,克服重重困難,大力組織收入,經過全單位幹部職工艱苦不懈的努力與拼搏,按時保質的完成了份稅費收入任務,為完成全年的收入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XXX年稅費收入總體情況
從總體上看,XXX年我單位共組織徵收各項地方稅費收入萬元,同比增長101.31%,增收 萬元。其中:營業稅7407.15萬元,同比增長195.40%,增收4899.68萬元,貢獻率為60.08%,拉動地稅收入增長60.87個百分點;企業所得稅1210.42萬元,同比增長265.61%,增收879.35萬元,貢獻率為10.78%,拉動地稅收入增長10.92個百分點;個人所得稅521.68萬元,同比增長34.42%,增收133.59萬元,貢獻率為1.64%,拉動地稅收入增長1.66個百分點;城市維護建設稅820.49萬元,同比增長81.34 %,增收368.04萬元,貢獻率為4.51%,拉動地稅收入增長4.57個百分點;土地增值稅795.74萬元,同比增長294.45%,增收594.01萬元,貢獻率為7.28%,拉動地稅收入增長7.38個百分點; 契稅2150.40萬元,同比增長192.29%,增收1414.69萬元,貢獻率為17.35%,拉動地稅收入增長17.58個百分點。
二、稅費收入特點
(一)XXX年各月份之間稅費收入極不平衡。與XXXA年相比較,XXX年各月徵收稅費收入均較同期大幅增長,但各月份的稅費收入增長率波動較大,分別同比增長144.94%、52.08%、109.13%、288.62%、191.27%、13.38%、99.1%、66.22%(見圖1)。各月徵收稅費收入情況中,徵收最少的月份為二月份,僅徵收稅費收入1022.62萬元,最多的月份為三月份,徵收稅費收入3030.11萬元,兩月之間收入相差2007.49萬元,主要原因為:二月份正值年關,是地方稅收徵收小月,僅有正常月份申報稅款,沒有非即期稅費收入徵收。
(二)主體稅種徵收稅收大幅增加,地方各稅有增有減。XXX年,營業稅徵收7407.15 萬元,較同期增長195.40%,稅收貢獻率高達192.87%,拉動我單位地稅收入增長60.87個百分點;企業所得稅徵收1210.42萬元,較同期增長265.61%,稅收貢獻率為10.78%,拉動我單位地稅收入增長10.92個百分點;個人所得稅徵收521.68萬元,較同期增長34.42%,稅收貢獻率為1.64%, 拉動我單位地稅收入增長1.66個百分點。其它地方各稅有升有降,除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車船稅較同期出現負增長外(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由於XXXA年相關企業破產清算清繳欠稅的原因,今年的徵收資料較去年有大幅下降,降幅均在18%以上),其餘各稅都有較大增長,最低增長率為城建稅22.58%。(見表一)
(三)三個產業之間第三產業稅收的佔比逐年提高,增幅明顯高於第二產業。,第二產業實現地方稅收5761.53萬元,佔徵收稅費收入總量的35.56%,比同期回落了5.7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實現地方稅收10442.53萬元,佔徵收稅費收入總量的64.44%,比同期提高了5.8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稅收較同期增長72.72%,第三產業稅收較同期增長121.55%,第三產業稅收比第二產業稅收的增幅高出了48.83個百分點。
(四)房地產業稅收已超過建築安裝業,成為我單位第一大稅源行業。,房地產業實現稅收7200.17萬元,建築業實現稅收4396.10萬元,房地產業已超過建築業成為第一大稅源行業,主要是由於去年一批重點工程、房地產專案大量開工,帶動了建築業稅收的增長,房地產行業稅收的滯後性使得房地產業稅收集中到今年,帶來房地產稅費收入的大幅增長。
(五)園區經濟稅收拉動作用明顯。隨著××各大工業園區基礎配套設施的完善,許多國內大企業、大集團紛紛入駐,帶動了××市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稅收帶動作用明顯。如xxxxx工業園、xxxxxxxx工業園、xxxxxx工業園等,這些園區的基礎設施及落戶企業的廠區廠房的建設改造等都帶來了建安及房地產營業稅的大幅增長。
(六)從企業規模看,稅費收入向規模以上企業集中更為突出。XXX年我單位納稅過百萬元的企業已有47 家,佔納稅人總數的0.62%。它們在今年共繳納各項稅費收入6076.73萬元,戶均繳納稅款129.29萬元,佔稅費收入總量的48.61%。
三、稅費收入情況分析
從全年看,統計局資料來源,20XX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5000萬元,增值稅收入709萬元,稅負為0.6%。2010年預計114450萬元,增值稅收入為760萬元,稅負為0.67%;2010年規模企業工業值43114萬元,增值稅收入3576萬元,稅負8.29%,2010年預計企業工業值58290萬元,工業企業增值稅4430萬元,稅負為7.59%。
綜上所述,我局預計2010年“兩稅”稅源為4837萬元。比上年同期4850萬元13萬元,比洮南市計劃5432萬元短少605萬元。
我局稅收收入不容樂觀,但稅收徵管質量高,到為止無新的欠稅。後8個月的收入現狀,我局制定了周密詳實的工作計劃,稅收的徵收管理,堵塞漏洞,實施源泉控制,著重監控好稅源大戶的稅源情況,對企業的監督和管理,稅收管理員制度,納稅評估的質量,問題,解決問題,並尋求各職能的合作和支援,以組織收入為中心,應收盡收,清理陳欠,杜絕新欠,為洮南經濟發展應。
稅收分析調研報告 篇5
板材加工、飼料生產作為××地方特色產業,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經營戶快速擴大,營業規模日益膨脹,已成為地方經濟增長的新亮點。但由於這兩個行業源於作坊式經營,雖歷經發展漸成規模,但仍呈現出生產方式簡單,內部管理粗放等特點,這些因素給稅收管理帶來很大困難。××縣局根據行業特點對症下藥,開動腦筋找對策,下大力氣抓管理,走“徵收標準統一化,日常管理規範化”的新路子,使得特色行業稅收徵管逐漸步入正軌。
一、行業背景及徵管狀況
(一)板材加工業是依託恆山市場發展起來的後續產業。××市場是××地區最大的專業裝飾材料市場,產品涵蓋裝飾行業的大部分用料,如:各種板材、石膏線、木線、燈具電料等,業務輻射周邊京、津、內蒙、山西、山東等7個省市自治區,每天的貨物交易非常頻繁。圍繞這個大市場,周邊興起了60多家板材加工廠,有針對性地生產各種細木板,密度板,刨花板等板材,產品大多透過市場流向各地。這些加工廠除個別形成規模生產以外,大部分還屬於家庭式生產,平均僱工在8—15人之間,生產裝置(壓力機)1—2臺,每臺日產板材150—200張。
(二)××是農業大縣,種植業、養殖業是該縣經濟的一大主體,飼料加工作為種、養結合部位的一種產業在當地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正是憑藉這一優勢飼料加工業發展迅速,XX年初統計,當地擁有飼料加工企業20家,小型個體加工點30餘家,年產飼料30多萬噸,產品除供應本地養殖戶外,還銷往山西、內蒙、山東等地,業務範圍較為廣泛。
(三)徵管難題。以上兩個行業經營業戶多為個體,私營性質,財務管理較混亂,經營上受市場因素影響波動較大,生產情況很難掌握,給稅收核定,日常管理上造成很大困難,主要體現在:
1、徵收依據難以掌握,大多數業戶無賬目設定,原料購入、產品發出、日常消耗很難查證,完全依賴於業主本人提供或管理人員以其他渠道獲得,因此,資料準確度大打折扣;有賬目設定的企業,很少有專業的財務人員把關,記的是流水賬,收入、成本、費用摻雜在一起,會計科目運用隨心所欲,雜亂無章,數字前後邏輯性差,許多問題不能做出合理解釋。上述情況使得管理人員很難確定徵收標準,單慷ǘ鍅魘找恢址絞膠苣煙近真實稅負水平?
2、稅收負擔難以平衡。由於徵收標準不一以及定額徵收的不足,造成了不同區域或者同一地區不同納稅人之間稅款徵收額度差別較大,同一規模同等消耗的經營戶稅收負擔畸高畸低,徵收結果很難讓人信服。
3、稅收秩序難以理順,徵收依據不一致,稅收負擔不平衡,使許多納稅戶心存不滿,牴觸情緒較大,要麼不提供經營情況,要麼提供虛假資料,謊報停業,拖延納稅的現象時有發生,納稅申報率徘徊不前(30%左右),管理上較為混亂,因此,實行新徵管辦法的要求日益迫切。
二、政策依據及管理辦法
(一)確定徵收依據
稅款的徵收方式大致有:核實徵收、核定徵收、定期定額、代扣代繳、委託代徵等形式,《徵管法》第三十五條列舉了六種可由稅務機關核定應納稅額的情形,其中包括: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不設定賬簿的;應當設定且未設定賬簿的及雖設定賬簿,但賬目混亂或者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殘缺不全難以查賬的等,另根據《徵管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七條規定,稅務機關核定應納稅額可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動力等推算或者測算核定。我局經過仔細研究分析認為:板材加工和飼料生產業戶除個別大企業可酌情考慮按賬核實徵收外,其他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因生產裝置較為單一,能耗均為電能,因此可採用以電(機組)核稅的方法解決徵收口徑不一,稅負不均的難題。
(二)組織典型調查
以電核稅關鍵在於確立徵收的尺度,單位電量(機組)核定稅額過高,勢必加大徵收和管理的難度,相反地,單位電量(機組)稅額偏低又不能達到合理負擔,應收盡收的目的。因此,為較好的把握徵收尺度,縣局決定實行三步走策略:第一步:分行業摸清納稅戶數。以縣局名義下發通知,要求各基層所如實上報板材加工和飼料加工企業及個體戶數,報送材料要分項說明納稅戶經濟型別、企業規模、帳目設定、納稅情況、徵收方式等情況。透過初步摸底,對現有納稅戶狀況有了大體認識;第二步,根據掌握的納稅戶情況,徵管法規科將這些生產單位分類進行了處理:對經營規模較大,帳冊健全,核算較為規範,且已申請了核實徵收方式的企業,按帳面反映的數額作為徵收依據;其他不符合核實徵收標準的企業、個體工商戶一律實行核定徵收方式,即:飼料加工業戶以耗電量作為徵收依據,板材加工業戶工藝流程實現了自動化控制,實行以電核稅,否則採用以在用壓力機數作為徵收依據;第三步,為最大限度瞭解納稅人的稅收負擔能力,縣局對擬調查納稅戶戶按區域進行分類抽取樣本,指定基層管理部門抽調專人搞調查,實施過程中共指派了4個管轄相關納稅戶較為集中的基層所對兩類行業共35戶納稅人(板材加工20戶,飼料加工15戶)進行了專項調查,徵管法規科對其中的6戶(板材、飼料各3戶)進行了複核,所得資料較為系統地反映了兩類納稅戶的經營情況,為出臺新徵管措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矗
(三)政策配套
縣局根據典型調查結果,對照現行稅收政策,剔除了個別不合理費用,綜合考慮了經營戶非生產用電因素(照明各種電器等)針對不同行業制定了兩套管理辦法,即:《××縣地方稅務局飼料加工業稅收管理暫行辦法》(正地稅徵函[XX]1號),《××縣地方稅務局板材業稅收徵收管理暫行辦法》(正地稅徵函[XX]4號),對兩個行業分別確定了3種稅款徵收方式:
1、對帳目健全、會計資料完整,能夠依法核實其收入、支出、利潤,正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業戶,實行查賬徵收地方各稅;
2、能夠準確核算收入總額或者能夠準確核算成本費用支出而其他專案不能準確核算的,按應稅所得率徵收所得稅(應稅所得率在7%—20%之間掌握);
3、上述情形之外的業戶採用以電或機組核定稅額的方法。飼料加工納稅人每度電負擔所得稅0。20元,板材加工業,對工藝流程從原材料開始的,實行定期定額徵收方式,每月單臺壓力機稅收負擔額為1500—XX元,對工藝流程基本實現自動化從半成品開始生產的,採用以電核稅的徵管辦法(此類納稅戶由於較少,故採取單獨對待的原則),單獨測算,單個審批,同時還要求,納稅戶進行納稅申報時應同時提供會計報表、用電量、用工人數等有關資料。主管稅務機關健全檔案資料管理,妥善儲存各種稅務文書和納稅資料,在徵收管理中,貫徹“民主評議、公開辦稅”的原則等。
三、制度落實及具體措施
為有效落實新管理辦法,穩步推進徵收方式改革,減少工作中的阻力,各基層所按縣局統一要求實行了事前宣傳、事中監督、事後回訪的工作方法,較好實現了新舊徵管辦法的平穩過渡。
(一)政策宣傳
各所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設計,編寫併發放納稅事項通知書150餘份,內容涉及辦法的出臺依據,稅額徵收標準日常管理要求等,為詳細解答納稅人的提問,除在徵收大廳諮詢服務窗戶派人現場辦公外,管理人員還有針對性地到經營大戶,納稅意識較淡薄戶上門說法,做政策解釋和思想疏導工作。
(二)日常管理
徵收人員對納稅人報送的納稅資料進行認真稽核,尤其是對實行以電(機組)核稅的納稅人,將應納稅額與附報的用電量,壓力機臺數加以對比,查詢是否有填列不實的現象。為監督納稅人的納稅義務履行情況,管理人員不定時地對納稅人的生產進行暗訪,看是否有新的裝置投入使用,同時還主動取得電力部門的大力支援,定期抄取各個企業的用電量,逐個對企業或個體納稅戶報送資料進行對比,檢視是否有謊報現象。
(三)政策反饋
市場行情千變萬化,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情況也會受其影響而上下波動,為及時瞭解新辦法的執行情況,平衡納稅人的稅收負擔,縣局制定了徵管資訊反饋制度,基層徵管單位指定管理人員進行政策回訪,聽取納稅戶的情況反映和有益見解,檢查制度落實過程中反映出的不足,切合實際地提出修改意見,以便縣局全面掌握情況,據不完全統計,新徵管辦法執行半年來,透過各種方式收到意見反饋15人次,縣局採納好建議3條。
四、徵管效果及深遠影響
(一)兩個行業管理辦法執行半年來,相關政策得到了較好的落實,“民主評議,納稅公開”辦法的運用,極大地調動了納稅戶參與的積極性,也有效避免了政策執行過程中一方熱的現象,稅款徵收更加透明,納稅公開更加可信。XX年1—6月,兩個行業共實現地方稅收100多萬元,其中板材加工業70多萬元,飼料加工業30多萬元,稅款徵收率90%以上,稅收增幅超過10%,特色行業管理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二)透過對板材及飼料加工行業的有效管理,初步解決了中小納稅戶粗放式經營的徵管難題,透過實行以電(機組)核稅的方法為統一徵稅標準,消除納稅人之間相互猜疑心理,增加徵收公平性,降低工作難度提供了一條捷徑,也為其他行業的稅收管理提供了借鑑。
稅收分析調研報告 篇6
近年來我國經濟成分迅速多樣化,特別是股份制經濟和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表明的“多元化企業制度”為核心的市場經濟體系逐漸形成,稅收收入對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經濟的依賴程度減弱,分散了稅收來源單一的風險,稅收收入的均衡趨勢進一步加強。稅收優惠政策僅僅是吸引外資的一個方面,而不是決定性因素。集體、私營、股份制、有限責任等經濟性制的大中小型企業日益增多。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可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企業在不斷增長,政府對特定納稅人稅收鼓勵和照顧措施在區內得以更好的執行。
一、基本情況
企業所得稅是一個具有較強的調節功能的稅種,國家透過所得稅政策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以調節企業的利潤水平,實現其調節社會經濟發展的職能。稅收優惠是發揮其調節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透過國家對所得稅的轉讓,給企業以更多的留利,來促進企業稅後收益的提高。
20xx年,審批各項稅收優惠萬元;其中:減免所得稅企業戶,審批金額萬元,技術改造國產裝置投資抵免企業所得稅企業戶,審批金額萬元。20xx年度,全年審批各項稅收優惠萬元,其中,由於新政策簡化行政審批的出臺,原來由審批改為備案的技術開發費稅前扣除企業戶和高新技術企業戶,備案金額分別為萬元。技術改造國產裝置投資抵免企業所得稅企業戶,審批金額萬元,減免稅企業,審批金額萬元。
二、執行稅收優惠政策的措施
在堅持聚財為國、執法為民的宗旨,堅持組織收入原則,嚴格按政策辦事,堅決防止和抵制違反政策的做法基礎上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專門的審批領導小組;
2、加強宣傳,採取形式多樣的宣傳方法,不僅僅透過媒體進行宣傳,而且開展送政策到企業,送政策到社群等活動。
3、加強服務,開展一門式服務,只要企業提出申請,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各項優惠政策的稽核,上報,備案等,各項工作。
透過廣泛的宣傳工作和深入細緻的服務工作,稅收優惠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對於穩定社會秩序,促進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目前政策的執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對現有稅收優惠政策支援力度不夠。
就拿下崗再就業政策為例:鼓勵現有企業新增崗位安置下崗失業人員,是再就業工程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雖也有一些稅收支援政策,但從具體執行的情況看,效果並不明顯,其主要原因是稅收優惠幅度太低,現有企業當年安置下崗失業人員既使達到規定比例,也只能免徵30%的企業所得稅,減免稅幅度大大低於新辦企業,同時也低於勞動服務企業當年安置待業青年達到規定比例免徵50%企業所得稅的幅度;
其次是減免稅政策計算繁瑣複雜,使得納稅人理解起來很困難。有的企業到稅務機關來諮詢,一聽政策太複雜頭就大了,最後減免的稅款卻了了無幾,乾脆就放棄了。這樣就形成了有優惠政策卻沒有納稅人問津的尷尬局面。在實際工作中還發現,一部分納稅人繞開這條政策,把原有企業登出,從新改名,以新辦企業的身份向稅務機關申請減免稅。這一點稅收優惠政策中雖然明文規定不能做為新辦企業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但在實際操作中很難有效的進行監控,稅務機關沒有實地稽核權(也不可能每一戶都實地稽核),這樣就使得一些現有企業,搖身一變成了新辦企業,鑽了我們政策的空子。
(二)、個體工商戶的稅收優惠政策亟待完善。
個體工商戶的身份界定問題,引發不公平競爭。
如前所述,企業享受再就業稅收優惠“門檻”過高,而作為個體工商戶就“簡單”的多,個體工商戶只要業主本人持有《再就業優惠證》,即可以免徵營業稅、城市建設維護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但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即使符合條件,也不能免繳個人所得稅。個體工商戶和企業的稅收優惠條件不同,本不是大問題,問題在於兩者之間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的標準。現行法規對企業設定的條件有規定,而對什麼是個體戶,僅在國務院1987年釋出的《城鄉個體工商戶管理暫行條例》第四條第二款中有這樣的表述:個體工商戶可以根據經營情況請一、二個幫手,有技術的個體工商戶可以帶三、五個學徒。如果個體工商戶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請的“幫手”超過一、二個,帶的“學徒”多於三、五個,其還算不算是個體工商戶?目前無任何檔案予以明確。在稅收實踐中,這個問題給稅收管理帶來諸多困惑,影響了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的正確貫徹落實。如有的個體戶從業人員多達100餘人(非下崗失業人員),經營規模也很大,卻以下崗職工從事個體經營,即向稅務部門申請享受下崗再就業稅收優惠。這就給我們稅務機關帶來很大的難題,如不同意免稅,缺少過硬的理由和依據,怕是違反相關政策,甚至引起行政複議或訴訟等問題;
如果批准其享受減免稅,肯定有背於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的宗旨,引起不公平競爭,擾亂稅收徵管秩序。
(三)減免稅種範圍過窄。
目前,下崗失業人員個人經營時大都選擇商業零售、加工、修理、修配等行業,從事旅店、飲食、理髮等服務行業的相對較少。按現行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對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3年內只免徵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不包括增值稅,免稅範圍窄,沒有考慮到大部分失業人員從事增值稅勞務的現實,對這部分再就業人沒從政策上沒有給予照顧,挫傷了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積極性。減免稅範圍過窄,已成為影響再就業工作的瓶頸。
(四)享受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的人群面小
在進行“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宣傳的過程中,有不少的無業人員和勞教育釋放人員到現場諮詢,但這部分人卻不能享受的優惠政策。“就業”和“再就業”就差一個字,有人能享受優惠政策,有人就不能享受優惠政策,就顯有悖公平,就業和再就業應該是擺在我們面前同等重要的問題。
四、對完善稅收優惠政策的建議。
具體還是拿下崗再就來說,目前,我國的就業壓力,源於大量的勞動力供給與有限的資源之間的矛盾,這一國情決定了中國在經濟發展戰略上應採取就業優先的增長模式。稅收作為國家重要的宏觀經濟調控手段,在鼓勵扶持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方面理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執行中其所以出現前述問題,根源在於對不同的納稅人,採取了政策上區別對待的方法,相應的改進和完善政策的思路,即是儘可能減少這種差別,根據這一原則,針對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完善建議:
(一)統一稅收優惠的條件和幅度
現行再就業稅收優惠的差別,不僅表現在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之間,即使在企業之間,服務型企業較工業企業不論在優惠的條件上,還是優惠的廣度和深度上,都優越許多。政策設計的思路,也許認為服務型企業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更適合於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但從實際效果看,這種區別對待的政策,恰恰可能是造成目前企業少有申請再就業稅收優惠的重要因素。
鼓勵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沒有理由也無必要制定區別對待的政策。對不同性質、型別,不同行業的納稅人給予平等政策待遇的具體思路是:對企業不論新老,不論行業,安置下崗失業人員不足30%的,按一定比例給予稅收優惠,使政策易於理解,易於執行;
達到30%的,新企業給予全額(包括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和企業所得稅)免徵優惠,對於老企業和新辦企業同樣的待遇,充分擴大再就業的渠道。
(二)對個體工商戶宜實施定額扣減稅收優惠。
現行稅收對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優惠政策在執行中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身份不易界定,二是對新、老經營者和經營效益不同者,難以做到公平稅負。對此,筆者認為有三種解決辦法可供選擇:一是,可將優惠政策改為按年度定額減免,對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不論新辦還是現有,也不論業主還是幫工,按人定額予以稅收減免,具體為:個體工商戶凡安置一名下崗失業人員(含業主本人)並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指從業人員)的,經稅務機關稽核,每年(期限3年)可享受2000元(或更高)定額稅收扣減優惠,當年不足扣減的,可結轉至下年度繼續扣減,但結轉期不得超過兩年。這種優惠方式,既符合公平原則,也考慮到了優惠政策的一致性和連續性,實踐中還比較容易操作;
第二種辦法就是個體戶僱工在2人以上的視同個人獨資企業對待,這樣達到個體戶和企業之間在稅收優惠政策上比較公平,也可有效防止一些人鑽政策的空子。
(三)、擴大優惠的稅種範圍
現行再就業稅收減免的稅種,不包括增值稅;
對個人獨資、合夥企業個人所得稅也不予優惠,造成對個人獨資、合夥的工業企業無稅可免,對從事商業、加工、修理業個體經營的下崗失業人員的稅收優惠也大打折扣,這樣就難以充分發揮稅收鼓勵、扶持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作用。減免增值稅的顧慮,可能在於增值稅在下一個環節要抵扣,具有“鏈條”的特點;
但實際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相當一部分並不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對這部分如能給予減免,並不影響增值稅“鏈條”的完整。個人獨資、合夥企業與個體工商戶的個人所得稅,都是按“生產經營所得”徵稅,在優惠政策上給予歧視,不但從理論上難以解釋,在實際也是誘發其轉換身份、避稅的誘因。消除不平等的稅收政策待遇,將安置下崗失業人員的數量與稅收減免的多少掛起鉤,擴大優惠的稅種範圍,既可以全方位多渠道增加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崗位,同時,也消除了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轉換身份、設法避稅的漏洞;
消除了享受減免稅優惠的納稅人代開、虛開發票的可能,更有利於“以票控稅”管理辦法的施行,更便於基層稅務機關對下崗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的貫徹執行。
(四)擴大享受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的人群範圍
我們現在的主題是“再就業”,但是從整個國家來講,來自“就業”的壓力和“下崗人員再就業”的壓力是一樣迫切的,把“再就業的政策”適應主體擴大到所有的“待就業者”,也就是大勢所趨。如果考慮這樣的話會使稅收的入受到很大影響,可以暫時把“從事個體經營”的“再就業”優惠政策的範圍擴大到所有的“就業”者範圍,消除我們的稅收優惠政策對一些“弱勢”的納稅群體的不平等待遇。從而在促進“再就業”工作深入推進的同時,促進全國就業工作的開展。
稅收分析調研報告 篇7
近年來,xx地區房地產行業迅猛發展,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和稅收增長,但是,透過我們檢查發現,房地產行業存在需要資金量大,經營週期長,預收預付賬款多,經營方式多樣等經營特點,由此,也隱藏著一些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如何進一步加強稅務管理,堵塞漏洞,探討如下:
一、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之間合作建房不按規定申報納稅。目前房地產行業己形成多種開發形式,有一部分房地產開發企業以轉讓部分房屋的所有權為代價,換取部分土地的使用權,形成所謂的合作建房或名義上的代建房。按照稅法規定,合作建房的雙方均發生了銷售行為,應分別交納銷售房地產和轉讓無形資產的相關稅收,應該申報納稅。但在實際生活中,合作雙方常常不申報納稅。瞞報了這部分銷售收入,偷逃了稅款。
(二)以開發房屋抵頂所欠建築商款項,不入帳,不做收入。只在企業內部財務報表中體現,致使企業少計了應稅收入,少繳納了企業所得稅。以房屋抵頂拆遷戶補償費、銀行借款本息、支付工程款、獲取土地使用權等不計收入,偷逃企業所得稅。
(三)銷售款長期不結轉或少結轉收入。房地產開發商長期將銷售款、預收定金、房屋配套費等掛在“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等往來帳上,不與帳面的成本、費用配比結算,造成帳面無應稅所得或虧損,或者以實際收到款項確定收入實現,偷逃企業所得稅。分期收款銷售,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時間確認收入,以未清算、未決算為由拖延繳納企業所得稅。
(四)無正當理由以明顯偏低的價格銷售開發產品,從而達到少繳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的目的。虛開發票減少計稅依據,實現“雙偷”。房地產開發企業依銷售不動產發票開具金額確定售房收入繳納營業稅,土地增值稅所得稅等稅收,購房者以銷售不動產發票開具金額繳納契稅後,辦理《房屋所有權證》,可見銷售不動產發票開具金額是雙方繳納稅款的計稅依據,故雙方協議少開或不開銷售不動產發票,實現所謂“雙贏”,實則是實現應納稅款的“雙偷”。
(五)代收款項偷逃稅。將在銷售房產時一起收取的管道燃氣初裝費、有線電視初裝費不按價外費用申報繳納營業稅,所得稅。將收取的拆遷安置補償費列“其他應付款”,年末不申報納稅。
(六)“收入實收不轉”直接抵減應付工程款,偷逃稅款。房地產開發企業因施工方延誤工期等原因收取的罰款收入及投資方對應由房地產開發企業轉付施工方優良工程及提前竣工獎勵收入不透過“營業外收入”科目核算,而直接抵減應付工程款,從而減少會計利潤偷逃企業所得稅。
(七)與關聯方企業之間互轉收入和費用。與關聯方企業之間,特別是同一地址辦公的關聯企業之間,由於業務往來頻繁,利益關係密切,互轉收入和費用存在著很強的可操作性和隱蔽性,導致企業最終多計費用或少計收入,偷逃稅款。
(八)多列預提費用。一些企業採用“預提費用”、“待攤費用”帳目調整當期利潤。特別是預提“公共配套”費用數額大,在配套工程完工驗收之後不及時結轉配套工程成本,對多提費用的餘額不及時調整、衝減商品房成本,而是長期滾動使用,減少應納稅所得額,甚至有的企業在配套工程完工驗收之後仍繼續計提或重複計提“預提費用”,藉以偷逃稅款。
(九)虛列或者虛增成本費用,偷逃企業所得稅。具體表現為:
(1)將完工與未完工的專案混在一起,造成完工專案成本虛增;
(2)將開發專案之外的道路鋪設、小區綠化等工程成本列入開發成本。自用房產開發成本不從“開發產品”轉到“固定資產”,而是計入對外銷售商品房成本,偷逃企業所得稅。
(3)多列利息支出和經營費用。
(4)擴大拆遷安置補償面積,減少可售面積,多結轉經營成本。
二、加強房地產行業稅收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一)摸清與房地產開發專案的相關資訊。有針對性的對房地產行業開發專案、開發地段、完工情況、銷售情況等進行外圍的調查摸底。並對其售樓處進行調查,向售樓處的工作人員瞭解被調查企業整個樓座的建築總面積、已售數量、最低售價、預付款比例等內容,推算出企業的銷售收入和應預繳的所得稅數額。
(二)建立涉稅資訊傳遞和協作機制,全面掌握房地產企業的第一手基礎資訊資料。一是建立與房管、規劃、建設、金融等部門資訊溝通制度,全面掌握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立項、開工日期、預計完工日期、建築面積、銷售進度、現金流量和預收房款情況、已交付產權情況等各種資訊,力求透過資訊交換和分析比對,最大限度地掌握有關涉稅資訊。二是加強資訊分析比對,對差異戶進行實地核查,及時發現和解決漏徵漏管問題。三是加強資訊交換,進一步瞭解掌握房地產專案開發的經營規律,進而準確稽核納稅申報資料,強化控管。
(三)加強銀行賬戶預收款和關聯方等資訊的監控。爭取銀行部門的合作,對設立的預售房款賬戶進行有效監控,掌握銷售收入情況,實現源頭控管。透過實地調查瞭解等方式,及時掌握樓盤銷售的進度,加強對售樓情況的適時監控,保證銷售資訊、預收房款真實、準確,確保稅款及時、足額入庫。到企業關聯方進行走訪調查,瞭解關聯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關係,看其收入、費用的劃分是否合理、合法。
(四)加強對虧損、微利和低價出售等疑點納稅戶的重點檢查。用房地產抵付各種應付款項(包括以房抵債,以完工房地產抵付借款、銀行貸款,抵付回租租金,換取其他單位、個人的非貨幣資產、抵付各種應付的建築安裝工程款、廣告支出和其他支出,抵付職工獎勵支出等等)、以低價銷售給內部職工等應作為重點檢查物件,對不符合查賬徵收條件的,嚴格按所得稅核定徵收辦法核定稅款徵收。
稅收分析調研報告 篇8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迅猛發展、社會城鎮化程序不斷加快和城鎮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房屋租賃市場日益活躍起來,工業、商業、住宅和辦公等各類房屋的租賃活動不斷增多,城鎮房屋出租業得到了快速發展,這對發展經濟和改善居民生活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房屋出租戶納稅意識淡薄,租賃雙方由於受經濟利益的影響,想方設法隱瞞房屋租賃收入,這給房屋租賃業稅收徵管工作帶來相當大的困難,房屋租賃業稅收流失現象較為普遍。
一、房屋租賃業稅收徵管存在的問題
1、房屋租賃大部分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租賃,收入控管難。
(1)房屋租賃行為大部分是出租戶將私有房屋出租給個人生活居住及出租給小型私營企業或個體經營者,因承租者業務較小,交納房屋租金大部分是即時租賃,即時收取租金,不需要開具發票,業主多以自制收據或白條代替正式發票,租賃收入核查難度大,稅源難以控制。
(2)有相當部分私房出租戶一年簽訂一次合同,一次性結清租金,有的甚至一次性結清幾年房租,由於稅務機關對租賃資訊掌握的滯後,無法及時找到出租戶,承租戶又不願代為繳納,給稅款徵收工作帶來困難。
(3)部分下崗職工或不達起徵點的業戶對國家下崗再就業和不達起徵點稅收優惠政策精神片面理解,認為減免的稅收應包括繳納房產類稅收,加之稅務機關稅法宣傳力度的不到位,納稅人對房產稅收的徵管產生不少怨言,牴觸情緒很大。
2、租賃雙方惡意勾結,降低計稅依據,租賃收入認定難。
(1)出租方將房屋出租後,正常使用和結算租金的是正式租賃合同,但為了達到少繳稅的目的,提供給稅務卻是虛假的合同(甚至是經過公證處公證的假合同),其合同金額遠遠低於原始簽訂並實際操作的合同,而稅務機關對其收入取證相當難,由於其手續完備,稅務機關只能按照虛假合同計徵稅收,雖然稅務機關有核定徵收許可權,但實際徵管工作中難以操作。
(2)出租方將房屋出租後,不簽訂房產租賃合同,以內部承包名義,簽訂虛假的聯營承包合同,按期從承租方取得固定收入,變相將實際的租金收入人為地轉化為聯營利潤,稅務機關難以認定。
3、特權思想嚴重,政府機關的稅款徵收難
政府機關作為政府的財政供給物件,作為一個政府行政管理部門,發生房屋租賃納稅義務,理應帶頭繳納相關稅(費),但實際上這些單位特權思想占主導地位,內部資產賬目不清,納稅意識非常淡薄,出租房產與自用房產混在一起,偷逃出租房屋的稅款,或以各種理由不繳或少繳出租房屋稅收,加大了稅務機關的徵管難度,給社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4、政府職能部門管理弱化,部門資訊取得難。
由於城鎮化程序不斷加快,銀行利率不斷降低,許多人將購置房產作為一種投資行為,這對市場經濟的發展無疑是件好事,但由於目前政府職能部門管理的弱化,房屋租賃市場基本上處於管理無序、監督不力的狀況。房屋出租經營是一項特殊的經濟活動,按照有關部門的規定,房屋租賃經營應取得房產管理部門頒發的《房屋租賃許可證》、公安部門頒發的《房屋租賃治安管理許可證》和鄉鎮街道辦事處簽訂的《房屋租賃計劃生育責任書》等,但在實際工作中,經調查發現房屋出租基本上沒有納入這些部門的監管範圍,稅務機關要想從這些部門獲取有價值資訊難度可想而知。
5、 稅收法律法規不完善,稅收政策執行難。
(1)根據稅法規定,房屋出租要繳納營業稅及附加、印花稅、房產稅,以及按收入扣減一定的費用依10%或20%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等,稅收負擔較重;而自行經營的納稅人僅按房產原值減除10-30%後的餘額後,按1.2%的稅率徵收房產稅,稅收負擔則相對較輕,不同的經營方式,稅收負擔差異較大,有失稅收公平原則,稅款徵收難度大。如,面積為200平方米、原值90萬元的房屋,年出租租金收入9.6萬元,按原值計算年應繳納房產稅0.86萬元,而出租經營按租金收入計算年應繳納各項稅收2.89萬元,為自行經營按原值的3.34倍。
(2)國家稅務總局1998年下發《關於加強對出租房屋房產稅徵收管理的通知》檔案規定“對出租房屋徵收房產稅,出租房屋的單位和個人未按規定向房產所在地稅務機關申報納稅,在清理檢查時,可規定承租人為房產稅的代扣代繳義務人”,在實際徵管工作中具有很強的現實操作性,但上述規定與現行《徵管法》和《營業稅暫行條例》相違背,容易引起稅務糾紛,還會縱容納稅人不主動履行申報納稅義務。
(3)房屋租賃稅收涉及稅種眾多,計稅依據也不盡相同,操作上極不方便,給稅收徵管帶來諸多不便,不便於徵納雙方的理解和執行,不同
行政區域適用稅種的多寡,會產生稅負不公,容易造成徵納矛盾的激化,有損稅法尊嚴。
6、稅源零星分散,稅源監控難。
(1)房屋出租稅收徵收成本高,徵收效率低下,在“任務至上”的計劃管理和稅收考核體制下,往往對面廣量小、稅源分散的房屋出租稅收沒能給予足夠重視,加之監控手段落後,國家稅收法規相對滯後情況,造成了許多出租戶遊離於稅收監管之外,使稅收增長速度遠遠低於其稅源增長速度。
(2)房屋出租點多面廣,收入較為隱蔽,而基層稅務機關人手又少,徵管力量薄弱,加上享受不達起徵點或下崗再就業稅收優惠的個體工商戶在辦理稅務登記證和相關減免稅手續後,就不再申報繳稅,對於已養成“以稅控管”習慣的基層稅務機關來說稅源控管難。
二、強化房屋租賃業稅收徵管的建議
1、完善稅收法律,規範稅款徵收。
(1)完善稅收法律體系。提高房產稅收政策的立法層次,使房屋租賃業稅收徵管有章可循,借鑑國際經驗,堅持“寬稅基、少稅種,低稅率”的原則,將房屋租賃業稅收如房產稅、土地使用稅等稅收合併統一徵收營業稅,設計合理的房屋租賃業營業稅稅率,建議選擇10%—20%之間較為適宜。
(2)完善房屋租賃監管法規。一是規範房屋租賃市場政策稅收監管措施,建立房屋租賃市場指導租金制度,以市場租金價格為依據,政府測算、制定並公佈階段性租金,宏觀引導房屋租賃市場的良性發展,並實行房屋租賃登記備案程式,發生房屋租賃行為,租賃雙方必須簽訂房產管理部門印製統一格式的房屋租賃合同,合同金額執行房產管理部門統一制訂的政府指導價,合同事項中註明應繳納的稅款和合同需報送稅務機關備案等事項;二是考慮到出租方會透過合同、協議將稅負轉嫁給承租方,法律應明確規定房屋出租方出租房屋如果沒有按期申報納稅,限定承租方在規定期限內找到出租方,並要求出租方按規定繳納稅款及滯納金,否則承租人將承擔連帶納稅義務,也可以透過法律規定直接由承租方繳納或由承租方擔負代扣代繳義務。
(3)改變房產稅收計稅依據。科學認定房產出租行為經營方式,租賃雙方必須提供實行房產證、身份證、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和承租合同等資料,確保能準確區分房屋自營行為和租賃行為,對自營行為改從原值徵收為從市值徵收,定期評估房產價值,使計稅價值與房屋實際價值相差不大,從而實現從值與從價徵收的稅負相對公平。
2、加強登記管理,健全徵管檔案。
(1)加強登記管理。要求房屋出租人發生納稅義務,自租賃之日起30日內,按照《徵管法》的規定持房屋產權證明、租賃合同、居民身份證等資料,到房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稅務登記或臨時稅務登記。
(2)加強部門配合。結合房地產稅收一體化管理,加強與國稅、地稅、公安、工商、房產、土地和城建等職能部門的聯絡,建立科學的資訊採集機制,積極開展房屋出租稅源普查,充分掌握房屋租賃的第一手資料,將所採集的資料與徵管資訊進行比對,真正建立起分街道、分經濟型別的稅源檔案,使稅源資訊涵蓋房產原值、租金收入、產權所有者、承租者及經營方式等各個方面。
(3)加強資訊管理。建立房屋租賃業的協稅、護稅、動態的網路資訊平臺,開發出租房稅收管理軟體,規範資料資訊採集過程,對房屋租賃實施動態監控,實現資料資源資訊共享。
3、強化宣傳力度,提升納稅意識。
按照“貼近生活、貼近工作和貼近納稅人”的三貼近原則,充分利用媒體,做好房產稅收政策的宣傳工作。
(1)房屋租賃涉及到社會各方面,有機關、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等,還有不少中介機構和服務性單位參與其中,針對房屋租賃稅收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稅源分散、徵管難度大、納稅意識差、稅收流失嚴重的實際情況,採取廣播、電視、報紙、政務公開欄、辦稅服務廳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房屋租賃稅法,幫助納稅人樹立依法主動申報納稅的觀念。
(2)發揮街道和社群居委會工作優勢,採取逐戶走訪、個別宣傳、文體活動等多種形式宣傳和普及稅法知識,把房產稅收徵管與社群評先評優相結合,提升納稅人的納稅意識,在全社會真正形成誠信納稅的良好氛圍。
(3)廣泛宣傳依法誠信納稅典型,曝光涉稅違法犯罪大案要案,強化震懾教育作用,提高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和稅法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探索徵管方式,實施源泉控管。
依據納稅人取得的租金特點,分別採取“查賬徵收”、“核定徵收”和“以票控稅”三種徵管方式。一是對租金收入申報屬實,能提供真實有效的合同、協議和收費依據的,以實際取得的租金收入按稅法規定依法計算徵收各項稅款;二是對不申報租金收入或申報不實的,不能提供合同、協議和收費依據或提供的合同、協議和收費依據記載的租金收入明顯偏低的,由主管地方地稅機關按照房產管理部門制訂的政府指導租金標準,以納稅人實際出租的房屋建築面積和適用的租金標準計算出的應稅租金收入,依法計算徵收各項稅款;三是將“以票控稅”作為房屋租賃業稅收徵管的一項重要手段,透過稅務統一發票對稅源進行監管,要求承租方辦理租金結算手續時應取得租賃業統一發票,出租人憑經過房產管理部門監證的租賃合同開具租賃業統一發票,對取得租賃收入未開具租賃業統一發票的出租人或未能取得租賃發票的承租人,按照《徵管法》和《發票管理辦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5、發揮協稅作用,依法委託代徵
(1)建立規範化管理的私房租賃市場,根據房產稅收徵管的特點,依法委託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鄉鎮政府(村民委員會)、物業管理單位、建設管理部門等單位,按照稅務機關提供的政策依據和徵管辦法,代徵出租房屋稅款,並定期反饋房產稅收徵管資訊。
(2)利用政府行政手段和財政
會計核算中心的財務管理職能,全面準確核算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房產原值和房租收入,在準確掌握徵管基礎資料的前提下,計算房產租賃稅收的應納稅額,依法委代核算中心將房屋租賃稅款集中劃繳入庫。
6、加大稽查力度,打擊違法行為。
一是深入分析房屋租賃行為的新動向、新特點,有的放矢地開展房產稅收專項檢查,將重點稽查與日常徵管有機結合,整頓和規範房產稅收秩序,實現以查促管,以查促收,建立以執法責任制為主體的崗責體系和稅務系統內部橫向和縱向資訊交流的徵管體系,提高稅務稽查效能;二是加大處罰力度,實施小稅重罰,定期向社會公佈房屋出租的稅款徵收、減免稅、停歇業、處罰等情況,曝光涉稅違法犯罪行為,教育納稅人,震懾不法分子,設立舉報電話或信箱,接受社會監督。
稅收分析調研報告 篇9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口的不斷增加,土地、水、礦產等資源不足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形勢也日益嚴峻。發展迴圈經濟,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已經迫在眉睫。審視我國現階段財稅政策,有必要調整和完善財稅政策,以促進迴圈經濟的發展。
迴圈經濟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迴圈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徵,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迴圈經濟的增長模式是"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合理的稅制安排有助於促進迴圈經濟發展,迴圈經濟的主要特徵是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發展迴圈經濟的基本途徑包括推行清潔生產、綜合利用資源、建設生態工業園區、開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發展綠色產業和促進綠色消費等方面。發展迴圈經濟,可以解決經濟與環境之間長期存在的矛盾,達到經濟與環境的雙贏。
一、發展迴圈經濟需要稅收政策的支援
迴圈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稅收政策的支援,稅收手段既能很好地調節社會資源的分配,更可有效地引導企業的經濟行為。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透過調整和完善稅收政策、因勢利導,對於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企業所得稅法在推進迴圈經濟發展方面躍升到了新的高度。新法重新規範了稅前扣除辦法和標準,建立了“產業優惠為主,區域優惠為輔”的新稅收優惠體系,加大了對環境保護、新技術研發等領域的扶持和鼓勵力度,體現了發展迴圈經濟、保護環境、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將有效激勵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能源消耗由高汙染、高消耗向低消耗、迴圈型轉變,生產技術由粗放、滯後型向科技、創新型轉變,生態環境由高汙染、高破壞向低汙染、友好型轉變。
二、促進迴圈經濟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
1、稅收政策鼓勵資源節約降耗。
(1)企業的固定資產由於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者採取加速折舊的方法。可以採取縮短折舊年限或者採取加速折舊的方法的固定資產,包括:由於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的固定資產;常年處於強震動、高腐蝕狀態的固定資產。採取縮短折舊年限方法的,最低折舊年限不得低於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折舊年限的60%;採取加速折舊方法的,可以採取雙倍餘額遞減法或者年數總和法。
(2)納稅人繳納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需要定期減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機關地方稅務局稽核後,報國家稅務總局批准。
(3)納稅人納稅確有困難的,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定期減徵或者免徵房產稅。
2、稅收政策鼓勵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綜合利用資源,生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規定的產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減計收入。減計收入是指企業以《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規定的資源作為主要原材料,生產國家非限制和禁止並符合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的產品取得的收入,減按90%計入收入總額。原材料佔生產產品材料的比例不得低於《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規定的標準。
3、稅收政策鼓勵加強環境保護。
(1)企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有關規定提取的用於環境保護、生態恢復等方面的專項資金,准予扣除。上述專項資金提取後改變用途的,不得扣除。
(2)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專案的所得,可以免徵、減徵企業所得稅。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專案,包括公共汙水處理、公共垃圾處理、沼氣綜合開發利用、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海水淡化等。企業從事的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專案的所得,自專案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的納稅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四年至第六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3)企業購置用於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裝置的投資額,可以按一定比例實行稅額抵免。這些稅收優惠政策提高了環保企業乃至一般企業從事從事環境保護相關產品與技術開發的積極性,從而將直接有利於環保產業的發展壯大。
三、國外發展迴圈經濟的有關稅收政策借鑑
1、德國的生態稅政策。生態稅是對那些使用了對環境有害的材料和消耗了不可再生資源的產品而增加的一個稅種。生態稅的引入有利於政府從宏觀上控制市場導向,促使生產商採用先進的工藝和技術,透過經濟措施引導生產者的行為,改進消費模式和調整產業結構。
2、日本的退稅政策。政府對廢塑膠製品類再生產處理裝置,在使用年度內除了普通退稅外,還按取得價格的14%進行特別退稅。對廢紙脫墨處理裝置、處理玻璃碎片用的夾雜物剔除裝置、鋁再生製造裝置、空瓶洗淨處理裝置等,除實行特別退稅外,還可獲得3年的固定資產稅退還。對公害防治設施可減免固定資產稅,根據設施的差異,減免稅率分別為原稅金的40%—70%。同時,對各類環保設施,加大裝置折舊率,在其原有折舊率的基礎上再增加14%—20%的特別折舊率。
3、美國的稅收優惠。美國亞利桑那州1999年頒佈的有關法規中,對分期付款購買回用再生資源及汙染控制型裝置的企業可減銷售稅10%。徵收新鮮材料稅,促使人們少用原生材料、多進行再迴圈;徵收生態稅,除可再生能源外,其他能源都要收取生態稅;徵收垃圾填埋和焚燒稅。從上世紀90年代起,美國政府開始了農業“綠色補貼”的試點。其特點是,設定了一些強制性的條件,要求受補貼農民必須檢查他們自己的環保行為,定期對自己農場所屬區域的野生資源、森林、植被進行情況調查。此外,對錶現出色的農戶,除提供“綠色補貼”外,還可暫行減免農業所得稅,以資鼓勵。
四、我國促進迴圈經濟發展的稅收對策
與國外相對完善的生態稅收和迴圈經濟稅收制度相比,我國的稅收制度在調節經濟發展、引導迴圈經濟方向等方面,仍然存在相當的差距。促進迴圈經濟發展有待進一步完善稅制,為此建議採取實施以下稅收政策:
1、增強資源稅的環境保護功能。一是擴大徵收範圍。在現行資源稅的基礎上,將那些必須加以保護開發和利用的資源也列入徵收範圍,如土地、海洋、森林、草原、灘塗、淡水和地熱等自然資源。二是調整計稅依據。由現行的'以銷售量和自用數量為計稅依據調整為以產量為計稅依據,並適當提高單位計稅稅額,特別是對非再生性、非替代性、稀缺性資源徵以重稅,以此限制掠奪性開採與開發。三是將現行其他資
源性的稅種如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土地增值稅等併入資源稅,並將各類資源性收費如礦產資源管理費、林業補償費、育林基金、林政保護費、電力基金、水資源費、漁業資源費等也併入資源稅。四是制定必要的鼓勵資源回收利用、開發利用替代資源的稅收優惠政策,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使資源稅真正成為發揮環境保護功能的稅種。
2、加大消費稅的環境保護功能。把使用無法回收利用的原材料、資源消耗量大、嚴重汙染環境的消費品和消費行為,列入消費稅的徵收範圍並徵收較高的消費稅;對使用新型或可再生能源的低能耗的交通工具實行低稅或免稅;對於資源消耗量小、能迴圈利用資源的產品和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的綠色產品、清潔產品不徵收消費稅,從而限制環境汙染產品的生產和消費。
3、透過取消出口退稅和加徵出口關稅等限制一些資源性產品的出口,保護國內資源;同時透過調節進口關稅提高進口產品的質量,減少汙染產品的進口。
4、調整增值稅。採用“消費型”增值稅。目前我們國家除了東北等部分試點地區以外其餘的地區都採用“生產型”增值稅。大部分企業固定資產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不能抵扣,從而抑制了企業投資發展迴圈經濟裝置的積極性。為促進企業購置除塵、汙水處理和提高利用效率的環保裝置,需要增加企業時這些裝置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的規定。
5、開徵環境保護稅。將現行的排汙、水汙染、大氣汙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工業廢棄物、城市生活廢棄物、噪音等收費制度改為徵收環境保護稅,建立起獨立的環境保護稅種,既喚起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又能充分發揮稅收對環保工作的促進作用。
6、實施稅收激勵機制。透過稅收這個經濟槓桿,實施稅收激勵機制,鼓勵迴圈經濟產業的發展。如對利用“三廢”的生產行業和產品進行減免稅;對生產環保產品的產業給予的政策傾斜,如對無汙染的農藥、化肥等可採取減免稅措施;對從事環保科學技術研究和成果推廣進行支援,對單位及個人給予環保的投資、再投資、捐贈予以退稅或所得稅稅前扣除等;鼓勵企業防治汙染裝置加速折舊;對使用環保建材的建築企業要予以減免稅費等。
7、儘早開徵燃油稅。燃油稅已經在各個層面討論了很長時間,開徵燃油稅對迴圈經濟的建立,實現可持續發展會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
稅收分析調研報告 篇10
為切實摸清我市稅源結構狀況,初步分析經濟發展與稅收的關係,瞭解本市的行業稅負情況,我們於近期展開了一次經濟與稅源的全面調查。現將有關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經濟發展推動稅收總量增加
1994年來,隨著全國經濟體制的改革、稅收體制的不斷完善和新徵管法的實施,xx經濟建設和國稅事業有了巨大騰飛。十年來國稅共組織稅收收入209315萬元,從94年的9951萬元上升到20xx年的35821萬元,翻了近兩番,年年圓滿完成省局下達的各項稅收任務,佔財政收入534794萬元的39.14%,為全市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1、稅收隨經濟波動而起伏。從上表中可以看出,三年gdp增長率有升有降,20xx年gdp增長率達28.05%,而國稅收入增長率為-3.39%,與gdp增長率非同步幅度較大,主要原因是20xx年與20xx年相比,油田原油產量從70萬噸減少到65萬噸,平均價格從1500元/噸降到1200元/噸,原油基本無利潤可言,與20xx年相比所得稅減少6000萬元左右,同時增值稅減少3500萬元,這樣使國稅收入同比減少,呈負增長狀,造成稅收增長率與gdp增長率非同步。20xx年、20xx年稅收增幅與gdp基本增幅同步,體現出我市稅收與經濟發展的緊密關係。
2、經濟與稅收收入的主導移位。我市從經濟型別來看,非國有經濟提供的稅收發展迅速,股份制經濟已成為我市稅收收入的主導。近5年來,我市國有、民營經濟穩步發展,股份制經濟和涉外企業日益增多,各種經濟成份全面發展。股份制經濟提供的稅收佔國稅收入比重已由1999年的13.5%迅速上升至20xx年67.14%,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提供的稅收所佔比重由1999年的69.98%降至20xx年的20.62%。但國有及國有控股經濟稅負明顯高於非國有經濟,內資企業稅負高於外資企業。透過上表,我們對不同型別企業創造的工業產值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與其稅收收入貢獻率進行比較,以衡量這兩個比重是否匹配。
1999年國有及國有控股經濟創造的產值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55.9%,其稅收收入貢獻率卻高達76.35%,國有經濟承擔了國家絕大部分的稅收任務。與此相對應,非國有經濟創造的產值佔工業總產值的44.1%,其稅收收入貢獻率僅為24%。到20xx年這一現象稍有變化,國有及國有控股經濟創造的工業總產值比重為59.8%,稅收收入貢獻率為69.87%,非國有經濟創造的工業總產值比重為40.2%,稅收收入貢獻率為30.13%。國有及國有控股經濟稅負明顯高於非國有經濟的稅負水平。涉外企業創造的產值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1999年3.3%上升至20xx年的4.45%,而其稅收收入貢獻率僅由2.53%上升至2.67%。這說明在整個稅收收入的分配格局中,由於國家對涉外企業在稅收政策上的傾斜,給予了大量的稅收優惠政策,造成涉外企業的稅收負擔率要低於內資企業。
3、全市稅收增速快於經濟增速。20xx年兩稅與gdp彈性係數為0.87,而02、03兩年為1.61、1.19均在1以上,發展速度明顯快於經濟增速,主要原因:
一是政策因素。
從20xx年來,國稅開徵“個人利息所得稅”,使稅收收入每年增收1000萬以上,20xx年、02、03年分別徵收“個人利息所得稅”1273萬元、1582萬元和1802萬元。
二是本市經濟發展所致。
20xx年後,我市經濟從低谷開始回升,我市納稅大戶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江漢油田分公司扭虧為贏,20xx年入庫企業所得稅11820萬元,20xx、20xx、20xx年分別入庫企業所得稅5674萬元、4151萬元、4200萬元。xx製藥是我市一家上市企業,由於上市引來了大量資金,通過幾期技術改造和裝置改造使產品種類和質量上了新臺階,在全國同行業中佔居較大優勢,三年來入庫稅收分別為695萬元、768萬元、1168萬元,比20xx年480萬元都有較大幅度增長。華盛鋁電和江鑽股份是我市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的代表企業,三年來這兩個企業累計入庫稅款分別為5189萬元、9830萬元,為我市稅收增長起到重要作用。
三是加大徵收管理力度。
一直以來,我市國稅系統始終以組織收入為中心,以“加強徵管、堵塞漏洞、懲治腐敗、清繳欠稅”的政策為方針,大力推進依法治稅,打造“申報納稅、集中徵收、重點稽查、微機監控”新的徵管模式,改善稅收環境,降低稅收成本,提高稅收幹部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依法辦稅;宣傳稅法以提高國民納稅意識,依法納稅。資訊科技是稅收徵管強大的工具,從五年前我市國稅系統城區就試行電子申報繳款,稅款直達,為納稅人提供了方便,使稅收申報及時快捷,透過納稅人預存稅款,減少了稅務部門一定工作量,同時可保證稅款及時劃解入庫,加強資訊化建設提高了工作效率。抓徵管質量一直是我稅收工作的重要一環,我們透過對基層申報率、入庫率等指標的考核,管理與效益掛鉤,職務與責任結合,加強重點稅監控工作,規範執法行為,加大打擊偷、逃、騙稅行為和稽查工作的力度,壓縮陳欠,杜絕新欠增加了稅收,對稅收的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也產生了一部份“虛收”稅款。
4、百元gdp兩稅含量低於全省平均水平。20xx年、20xx年、20xx年三年全省百元gdp兩稅含量平均為3.9、3.98和4.14,而我市分別為2.85、2.97、3.02,低於全省平均水平。主要原因:一是“兩稅”稅源減少,20xx後,我市消費稅源驟減,油田石化廠按國家政策停產倒閉,從20xx年入庫消費稅2197萬元下降至20xx年的349萬元,且三年來都是收的往年存欠。二是我市是一個農業為主的縣市,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含量不高,從上表看,工業增加值20xx年同比下降18.4%,20xx年同比下降14.89%,20xx年同比有所回升,三年來我市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含量低於全省平均水平(數值見下圖),同時工業環節欠稅較多。三是商業企業的激烈競爭至使商業企業的毛利率大幅下降,商業稅收佔總稅收含量減少,同時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含在不繳納增值稅的飲食業,也影響了我市百元gdp兩稅含量。
二、稅收政策變化改變了稅源結構
1、增值稅、消費稅稅源情況:“兩稅”額逐年上升,其中增值稅上升勢頭可喜,而消費稅驟減,佔總收入比例從7.32%下降到1.68%;原因是:根據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20xx)第6期會議紀要精神,該廠已於20xx年11月25日關閉,停止生產,原加工原油計劃17萬噸撥給荊門煉油廠。該廠多年來,一直我市的納稅大戶,每年加工原油17萬噸,實現入庫消費稅1800萬元左右,增值稅1300萬元左右。該廠的關閉,使一些依賴於石油化工廠的附屬企業如江漢油田石化實業公司、江漢油田三江石化實業公司、江漢油田三江石化實業公司油脂化工廠等諸多企業也將隨時之關閉。這樣,該化工廠的關閉使我市稅源直接減少“兩稅”3300萬元左右,其中消費稅源1800萬元。
2、營業稅源情況: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有關檔案,從20xx年起,銀行、保險、證券等機構在國稅所納營業稅稅率從3%點按每年下降一點執行,到20xx年後國稅無營業稅可納。營業稅入庫從20xx年384萬元下降至20xx年0萬元。
3、企業所得稅稅源情況:全市現有企業所得稅徵管戶151戶,監管企業17戶,在徵管戶數中,20xx年元月一日以後新辦企業113戶,原有企業21戶。省局下達我市全年所得稅收入計劃6000萬元,共完成4302萬元,佔年收入計劃71.7%。我市的主要所得稅稅源大戶為中石化江漢油田分公司、江鑽股份公司xx製造廠、湖北省菸草公司xx分公司、中石化湖北石油公司xx分公司等企業。企業所得稅稅源結構中,中石化江漢油田分公司和江鑽股份有限公司xx製造廠,這兩戶企業佔我市所得稅收入的96%。中石化江漢油田分公司全年共入庫所得稅4200萬元。江鑽股份有限公司xx製造廠是從20xx年10月劃歸我市就地繳納企業所得稅,劃歸我市徵管後共入庫稅款1035萬元。
4、個人利息所得稅情況:從20xx年下半年開徵個人利息所得稅以來,累計入庫5303萬元,該稅種稅源穩定,總體呈上升趨勢。
5、從級次上看市級收入比重加大。
三、稅源相對集中,地區、企業、行業、經濟型別之間差異明顯
我市稅源分佈呈現出四個特點:
1、地區差異
稅收主要來源於油田地區,從表中可看出:我市稅源主要集中在油田地區,油田地區是我市稅源的主體,對我市稅收起支柱作用,三年來累計入庫稅款69978萬元,佔我市三年總收入97472萬元的71.79%,三年來油田稅收佔總收入比例有一定下降,從76.05%降至20xx年的68.86%,主要是xx地方企業有了新的發展,城區部份企業經濟狀況好轉,部份鄉鎮新起了一些小型企業,這些小稅源對我市稅收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油田地區的稅款入庫直接影響我市整體稅收情況。油田地區代表企業有:中石化江漢油田分公司、江漢油田財務處、江鑽股份、油田鹽化工總廠和油田昊江公司,20xx至20xx年,三年來這五家企業累計入庫稅收為21452萬元、20786萬元和22333萬元,分別佔油田3年來稅收總額22845萬元、22468萬元、24665萬元的93.9%、92.5%、90.55%。園林城區是我市需要重點培植稅源的地區,三年來城區入庫稅收佔全市總稅收比例逐步上升,由20xx年的9.14%上升到20xx年的15.52%,該地區代表企業有:xx製藥、xx市供電局、xx市菸草公司、xx市棉花公司、xx市石油公司。鄉鎮稅源是我市稅源的補充點,是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我市19年鄉鎮、場、辦事處每年入庫稅款佔總收入在15%以下,三年來,這部份稅收佔總額比例處於上升狀態,主要是部份鄉鎮企業有一個新的發展,鄉鎮企業的代表企業有:華盛鋁電有限責任公司、金港化學科學有限公司。
2、企業差異
稅收主要來源少數重點企業,重點納稅戶是我市稅收收入的主要來源,佔我市總收入的80%以上。省局和市委市政府都很重視重點企業的管理和監控,近幾年來,納入全市重點管理的企業有:晶鵬紡織、環保集團、園林青集團、xx製藥、化工總廠、金港化學科技有限公司、幸福實業、華盛鋁電、化肥廠、亞利服飾、xx鹽化廠、摩托車廠、瑞康藥業、東方機械廠、江赫醫用材料廠(市直企業十六家),江漢油田分公司、江漢油田財務處、江鑽股份、油田鹽化、昊江公司、利達公司、供電局、菸草公司、棉花公司、石油公司、江漢棉紡。抓好這些企業的管理和監控,摸清掌握了這些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就等於抓到了我市稅收稅源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掌握了我市稅源的家底,局領導十分重視重點稅源的管理工作,多次反覆在會議上強調要抓好重點稅源戶的管理。總局和省局也十分重視重點納稅戶的管理工作,20xx年我市納入省重點納稅戶管理的企業有:湖北省菸草公司xx市公司,xx市供電局,幸福集團鋁材廠,湖北xx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公司江漢油田分公司、江漢石油鑽頭股份有限公司xx製造廠,湖北華盛鋁電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石化江漢油田分公司鹽化工總廠等8家企業。
3、行業差異
我市稅收主要來源集中在少數行業,從上表可看出:我市稅收主要來源於製造業和採礦業兩個行業。其中:製造業稅收佔增值稅總收入的比例從20xx年的37.8%上升到20xx年的52.20%;採礦業稅收佔增值稅總收入的比例從20xx年的46.53%上升到20xx年的35.23%。在製造業中: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成為我市重點行業,該行業三年來共入庫增值稅14182萬元佔三年增值稅總額76149萬元的18.62%,這部份稅收來源於江鑽股份和華盛鋁錠兩家企業。在採礦行業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成為我市重點行業,該行業三年來共入庫增值稅30619萬元佔三年增值稅總額的40.21%,這部份稅收來源於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江漢油田分公司的原油開採。
4、經濟型別差異
十年來我市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稅收結構也相應改變。在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前,我市稅收主要來源於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幾年來,股份制企業佔我市稅收比重越來越大,取代了國有企業的主導地位,國有、集體企業稅收比重呈下降趨勢,而港澳臺外商、私營企業比重略有上升,成為我市稅源不可忽視的重要部份,前景十分遠大。民營經濟稅收增長緩慢。至20xx年底,我市國稅部門登記個體
工商戶4281戶,私營企業88戶,實現國稅收入3419萬元,僅佔全市入庫稅收的9.54%,而全省民營經濟稅收佔國稅收入比重為28.2%,而且5年間全市民營經濟稅收增長僅為51.7%,也大大低於五年來全市國稅稅收增長率。再加上民營經濟往往存在財務制度不健全,稅務機關只能對其採取定額徵收的方法,目前普遍存在核定稅額偏低現象。如此,勢必減少民營經濟在稅收收入中的份額。
四、同全省稅收負擔率比較我市宏觀稅負偏低
1999年我市稅收負擔率為2.86%,全省為4.43%,20xx年我市為3.82%,全省為4.8%,均低於全省指標。從掌握資料分析,造成上述結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缺乏大的消費稅源,由於江漢油田石化廠因政策因素關停,使我市失去主要的消費稅源,消費稅在稅收收入中的比重由1999年的13.7%降至20xx年的1.68%,而全省的平均比重為14.2%。
2、第二產業gdp中,工業附加值低,對增值稅影響較大。全市20xx年工業總產值為112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僅為37.26億元,工業附加值率不足33.3%。
3、部分鄉鎮統計上報的gdp中水分較大,導致稅收負擔率下降。
4、商業企業稅負率低於平均水平。從下表中可以看出,我市商業企業稅負率低於平均水平。20xx年商業企業增值稅稅負率為2.99%,20xx年商業企業增值稅稅負率為2.27%。造成商業企業稅負率較低的主要原因:
一是管理理念與經濟環境有待進一步結合。中央要求在三年內使縣級財政狀況根本好轉,而近年來,經濟增長向大城市集中,中小城市及農村成了大城市工業品的重要消費市場,但居民消費的產品所負擔的稅收被大企業透過轉移定價和結算方式轉變等方法集中到了大城市,現行總分支機構納稅地點規定與這一大環境並未有機結合,產地與銷地稅收利益分配問題應引起重視。
二是政策背離經濟現狀。民貿供銷企業已經名存實亡,其優惠政策依然保留;根據現行政策規定,企業購進免稅農產品所開具的收購發票、從小規模納稅人購買農產品取得的普通發票可依據票面資料按13%抵扣進項稅額,企業購進的農業產品是按不含稅價格計算進項稅額的,當進銷價格倒掛時,企業仍有盈利,並有留抵稅金。這兩條措施導致民貿企業及農產品經營企業稅負很低。
三是現行稅收政策存在管理漏洞。農產品和運費進項稅額的抵扣以及廢舊物資銷售發票開具難以控制。從事農產品收購加工的納稅人,其收購憑證是自行開具的,開具的收購發票是否真實難以界定。一些納稅人採取加大收購數量、提高收購等級、擴大收購金額的辦法,虛開收購憑證,騙抵進項稅額,導致稅負低下。
四是稅收優惠政策過多影響稅負率。目前,涉及減免稅的稅收優惠政策既有法定減免、特定減免、臨時性減免,又有針對出口企業的先徵後退、先徵後返,環節太多,手續繁雜,漏洞也比較大。造成稅負低下還影響了稅收秩序,造成稅負不公和不正當競爭等種種弊端。
5、個體和私營企業稅收是本市的薄弱環節。主要原因:
一是漏徵漏管現象的存在導致部分稅源流失。目前,由於國稅部門機構收縮,對一些偏遠地方的日常監控管理相對較弱,對一些農村個體私營企業的地下經營行為難以控管到位;另外,由於城鎮個體工商戶的經營流動性較大,變動頻繁,稅務機關的監控手段有限,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漏徵漏管的現象。這些都導致了部分稅源的流失。
二是稅款徵收的力度不夠。一方面個體戶的核定稅額偏低。由於個體工商戶建賬建制的水平較低,我們目前對個體戶還只能採取定期定額的徵收方式,在核定稅額的過程中,對納稅人的應稅收入只能透過估算,考慮到納稅人的實際經營情況和承受能力,核定的應納稅額與其實際應承擔的稅負相比都較輕。從我們今年對摩托車銷售市場的稅負調查情況來看,納稅人的實際稅收負擔率只有0.97%左右,大大低於法定4%的徵收率。另一方面部分企業的欠稅較大。目前,我市有些企業由於經營狀況欠佳,實現的稅金難以全部入庫,形成較大數額的欠稅。三是個體戶起徵點的調增影響了部分稅基。透過兩次調增個體戶增值稅起徵點,我市實際納稅的個體戶大大減少,目前我市應納增值稅的個體戶共有4700戶,起徵點調整以前,這些納稅人都不同程度地繳納了稅款,起徵點調增後,達到起徵點的只有924戶,只佔調整前的19.66%,按照調整前的定稅標準,個體稅收月稅源減少了309195元。四是部分企業存在偷稅漏稅的行為。目前,國家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管理採用了一些比較先進的控管措施,有效地規範了一般納稅人的稅源監控和徵收管理。但對於一些小規模企業,由於大多數都是私營企業,財務制度都不是很規範,稅務機關又沒有一套很好的辦法對其進行有效的監控管理,不少企業採取少申報的方式偷漏稅款,也造成了一些稅源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