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實習報告模板合集七篇

新聞實習報告模板合集七篇

  在生活中,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聞實習報告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新聞實習報告 篇1

  我不得不承認我的實習更接近於一次獨立學習,而不是一份真正的工作。這次香港有線新聞臺的實習是我大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經歷,香港媒體的工作態度和專業精神讓我更加感受到作為一個記者的使命感和態度。

  一 關於有線電視新聞臺

  有線電視新聞臺簡介:有線新聞臺是全球首個全日二十四小時以廣東話廣播的新聞頻道,包括《重點新聞臺》、《財經資訊臺》、《24小時新聞臺》、《直播新聞臺》四條頻道,擁有五百多人的新聞團隊,每天24小時為客戶提供最新最快的新聞資訊。有線電視新聞臺更是香港首間建造“全數碼新聞中心”的媒體,率先帶領香港進入全數碼廣播。

  二 實習前的準備

  因為有線新聞臺沒有在內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沒有看過它的節目。也可以說對它根本不瞭解。上網所能查到的資料也很有限。對它的瞭解,也是停留在學院老師對它的介紹。不過,在出發前,多留意有關香港的新聞,看tvb和亞洲電視的新聞,不但助於多瞭解香港最近的新聞熱點,還可以對新聞媒體的製作模式有個初步的瞭解。

  另外,去香港實習臨出發前,還要注意檢查好自己的證件是不是已經辦好,行李是不是帶齊。這些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如果不做好,那麼就會給實習帶來很大的麻煩。

  三 實習工作

  這次能去香港有線電視新聞臺實習,對於我來說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機會。因為對於讀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說,應該多實踐。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體運作方式。而在香港這樣一個寬鬆,自由的新聞環境,有線新聞臺是我們更進一步學習的理想平臺。第一天去新聞臺報到的時候,港聞部的採訪主任黃慶州先生第一句告訴我們的就是:“你在實習的過程中,能學到什麼取決於你的態度。”而且他還補充說,來實習的意義,就是把我們在學校裡面學到的東西表現出來,電視臺不會從頭開始教我們。這翻話,是個指引,也是個提醒,他讓我明白到,在以後的五個星期內,能學到什麼東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們也不僅僅是代表我們自己,我們所代表的也是我們學院,還有他們對內地學生的印象。

  港聞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說港聞部(也叫assignment desk)是整個新聞臺最忙碌的地方一點都不為過。每半個小時更新一次的新聞,幾乎每一條新聞都要有follow up。有時候,一條新聞,又需要幾個記者採訪不同的部分,而這些新聞又是耽擱不得的。在assign desk裡,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麼叫做跟時間賽跑。

  在港聞部實習的三個星期裡,我們一般都是以觀察為主,高等法院,總部,教統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實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務這幾個線條的新聞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負責這些方面的記者漸漸熟落起來,看多了他們問問題的形式,以後獨自做採訪,也上手得比較快。

  每天晚上十點左右,記者就要打回臺裡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採訪什麼新聞。在新聞量多的時候,一個記者一天內做五條新聞也是很正常的事,這是在內地媒體實習的時候絕對無法想象到的。

  而team work對於電視媒體來說也是很重要的,這點,在我們上課的時候,也是經常強調的一點。一條新聞的出來,不是記者一個人或者是編輯一個人的功勞。它需要全部人都很優秀,如果是在拍攝環節中,攝影師拍得不好,擠不到好位置,那麼無論記者的稿寫得有多好,畫面不好看,這不是一條好新聞。又或者,如果負責開車的司機,不熟悉路段,稍微開錯了幾個路口,或者是錯了幾個紅紅綠燈位,那麼新聞做得再好,被其他電視臺先播出了,那也是輸了。所以,即便是看起來很小的一個環節,如果這個team work裡的成員不合作,做得不夠好,那麼都會直接影響到這條新聞的質量,長遠來說,會影響到整個臺的形象。這也是為什麼新聞臺裡面不強調英雄主義的原因。

  另外,香港的電視新聞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他們不喜歡在新聞中出現具體的時間,這是因為有些重要的新聞在整天甚至隔天都要重播,如果新聞裡面出現“今日早上”,“今日下午5點”這樣的時間詞,就會混淆觀眾。香港媒體的新聞較之內地短,一般都是每天1分鐘到1分半鐘。在半個小時的新聞內,所含的資訊量就會加大,也是為了適應香港人節奏快,對資訊的要求快,準,好的習慣。

  在觀察了三天之後,我得到了第一次自己實踐的機會:在一個公開場合上採訪教統局局長李國章。

  因為在整個實習的過程中,香港教改一直是個熱點關注的新聞,所以每逢教統局長李國章出現的公眾場合,都會聚集一大批媒體的記者在外等候。當我到達了會場時,教統局的io(information officer)在一開始就說李先生今天大概都不會接受媒體採訪了,大家都似乎認為今天也是不會有收穫。但是大家也還是繼續等李國章出來,準備突擊採訪。

  教統局的io又表示說李國章願意接受媒體的採訪。我們又馬上把麥克風插上,等待李國章出來接受採訪。在採訪完畢後,記者們大多數都會聚集在一起,互相參考大家所記錄到的筆記和聽回錄音,來確保自己沒有漏掉任何的資訊,有些不確定的還會反覆問。而相互之間也會參考一下這條新聞怎麼報。再打電話回各自的臺裡向採主報料。在這次報料過程當中,我自己也犯了一個錯誤,我向採主說李國章沒有回應我們問的問題。因為這樣的說話,我是聽到另外一個媒體的記者這樣報料回她的臺裡的,所以我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想當然的覺得也應該是沒有回應的,就這樣跟採主說了。採主當時沒有說什麼,就是叫我把派到的beta帶和音訊先傳回臺裡,讓他聽。等新聞出了以後,採主再打給我說,其實李國章從他的問題中已經是回應了我們問的問題了的,只是說得方式比較婉轉,所以以後的採訪一定要經過自己的分析,要注意聽被採訪物件回答的問題,如果遇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還要繼續跟進下去。有時候,新聞的角度和內涵,就是這樣靠記者挖掘出來的。

  後來漸漸多了自己採訪的機會,每次的採訪回來,都會有不同的問題出現,幸好記者們都很樂意幫助我,告訴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需要改進,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說,剛開始採訪時,問的問題關聯性不夠強,不夠針對,有時問問題又過於絕對,令到被訪物件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問完一個問題後沒有跟進。這些問題,在課堂上老師都有強調過要避免的,聽的時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時候,經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題目和採訪物件,手忙腳亂,一拿麥克風,學到的東西就丟掉了一半,心裡緊張得被訪物件回答什麼都記不清楚,也無法說按照他們的回答繼續跟進問下去。後來自己總結的時候,也認為,在實習的過程中,保持平穩的心態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麼自己不熟悉的採訪物件時,就慌慌張張的。

  港聞部裡,給我感受最大的一點就是壓力。無時無刻都感受到壓力。在香港一個這麼小的地方就有那麼多的媒體,一條新聞做得好不好,大家都有目共睹。做得好的記者,通常都是行家爭相交流的物件,在業內很受尊重。

  當一個記者,在體力和腦力上要付出很多,當一個香港的記者,要付出的是雙倍的體力和腦力,這也是香港媒體競爭的激烈情況所決定的。記得年前在維多里亞公園,做特首曾蔭權的直播的時候,記者和攝像師就像洪流一樣,圍著曾蔭權,大家都是想要搶到一個好位置,我和同行的記者都被踩爛了鞋子,甚至連褲子都被扯破了。

  專題部專供我啃帶子的聖地

  專題部一週出兩檔節目,一個叫《香港刺針》,由梁文道主持。專門針對熱門的事件,主持和嘉賓一起探討這個問題。形式有點類似鳳凰臺的《鏘鏘三人行》,不過不同的是,《香港刺針》的節目裡面還會插入記者對這個談論的題目做製作的外拍,另節目的內容更加豐富,而不是單純的talk show。另外一個是《時事寬頻》,是類似於香港電臺的《鏗鏘集》的一檔專題節目,相對《香港刺針》來說,《時事寬頻》的題材更為廣泛,可以是當前的新聞熱點,也可以是歷史人文,科學技術等等。

  在專題部的實習時間只有一週,但是對於我來說,這一週的收穫特別的豐富。專題部對於我來說,像是一個巨大的圖書館,讓我靜下心來吸收他們前人做過的專題片。每天一早上班,我就是抱著一疊有小山高的紀錄片,跑去剪片室看。一天下來,可以看差不多7、8個小時的片,但是自己都不覺得累,反而一邊看,滿心歡喜的寫筆記,抄下他們好的製作方式。一個星期下來,寫滿了一個筆記本。

新聞實習報告 篇2

  專業班級:文學院xx級新聞學專業

  實習所在單位:**報社

  實習單位地點:**市**區**路**號**大廈**樓

  實習崗位:實習記者

  實習起始時間:20xx年2月20日

  實習結束時間:20xx年6月1日

  20xx年2月20日,我面試成功,在**報社實習。

  實習期間,我實習的方向是新聞採編,以新聞採訪為主,主要參與各級內參的寫作。

  由於是實習記者,我的工作要比正式記者的工作時間更加煩瑣,但是實習期間總體感覺很舒服,整天都在有空調的辦公室裡工作,並不累,但也偶有例外要出去跑跑。

  我在報社的時政專題部,任務主要是圍繞時事新聞開展,而我涉及的面幾乎都是外界所說的負面新聞。剛開始並不是太明白新聞正面和負面到底區別是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區分?怎麼樣使負面新聞產生的反面社會影響降到最低?透過認真地向其他有經驗的同事學習,並從中觀摩其工作過程,我更清楚了記者要做的工作:策劃新聞選題,跟編輯部人員交流意見,編前會討論決定選題方向,採訪寫作,聽取部門編委會修改意見,編輯排版。

  參與寫作內參的工作,每天都是整理材料,接聽投訴電話,核實新聞準確性,提交編委會審議決定要不要做,怎麼樣做。在實習過程中,部門主任老師和同事對我的工作幫助很大,教會了我很多東西,不僅是在採編這份工作上,在為人處事方面和接人帶物方面也有很大幫助。在實習,在潛移默化中,我學會了計調的一些基本禮儀和工作事項,尤其是酒桌上的一些禮儀,也對新聞業務有了進一步認識。

  在對接熱線和投訴信的這份工作上:首先,記者在講話和接電話時應該禮貌、大方、體貼對方,每個電話,每個確認,每個提問,都要充滿感情,以體現合作的誠意,而提問要講求技巧,尤其是一下不幸的訴說,更要人性化,注重新聞以外也要講求人道主義,贏得對方的好感,以換取對方的信任與合作;

  其次,記者一定要細緻地閱讀群眾發來的上訪信,重點是把資訊的準確性,新聞背景,新聞事件和人物的具體資訊搞清楚,挖掘新聞價值和更多的新聞線索,這方面一定要細緻耐心,有新聞敏感度。此外,涉及數字問題時,更要確保準確,要多跟當事人核實;

  第三,接熱線和上訪信的主要任務.儘管事物煩瑣,但記者頭腦必須時刻清醒,逐項核實,弄不好就會有麻煩。所以一定要做到耐心細緻,還要特別注意要做到"快",採訪的速度往往代表報社的作業水平,一定要爭分奪秒,快速行動。二要"準",即準確無誤,不能模稜兩可,是似而非.;再有,做一份內參不容易,往往要求質量要好,事情較為嚴肅,亟待解決,採訪在其中往往發揮很大作用,因此,記者要多備幾套不同的採訪方案,以適應不同採訪情況的出現;

  最後,記者不僅要具有正常作業的採訪手段,還要善於學習,及時掌握不斷變化的社會新動態,以提高作業水平,以求更快,更準,如要掌握站的主要新聞,從中尋找線索等。

  報社的總編室裡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做媒體中的媒體,新聞中的新聞。我覺得這句話十分有道理。作為中國記者協會的機關報,它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做新聞,更多的要有鞭策,作用,要敢於做媒體的先鋒。首先,新聞稿件必須有質量的保證。這可以分為四個方面:第一,必須符合新聞的內涵,即新近發生或將要發生的有意義的事情。對一件事情首先要考慮它是不是新聞,是一條怎麼樣的新聞。第二,必須從全域性出發採寫新聞。即這條新聞寫出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其中影響包括積極的和負面的,記者的作用是引導輿論導向,要想辦法把新聞的負面效應降到最低。第三,要關注民生,貼近生活,替老百姓說話辦事。在我看來,這是老百姓需要的新聞,也是媒體存在最重要的作用和必要性。同時,也是記者的職業道德所在。第四,必須要有新的突破,發現別的媒體不曾發現的而且與老百姓切身相關的新聞。現在的新聞無論從題材上還是內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創新突破很難,其實不然。很多好的線索好的新聞都隱藏在百姓們關心反映的小事中。很多記者都曾親身經歷過這種事情,或者聽到老百姓抱怨、反映過這個問題,但是都沒有引起他們的關注。新聞報卻抓住了這個事件,把它寫成了精彩的新聞。這篇稿件看似平常,內容寫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卻是其他媒體忽視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內幕寫出來,給老百姓開了一張明白的“清單”,在內容上進行了突破創新,是很可貴的。

  這次報社實習,對我來說受益匪淺,讓我對報社的具體營運與操作,管理等方面有了進一步瞭解,報社所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理論知識,還需要懂得如何為人處事與接人帶物,以及對群眾的耐心以及對新聞的責任心,更重要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在實踐的過程中,我才真正發現自己學識的淺薄,經驗的缺乏,也讓我發現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問題的差距,讓我對記者這一行業有了更深的體會。總之,此次實習對我來說還是學會了很多在學校裡學不到的東西,感謝《**報》給了我這次機會。

新聞實習報告 篇3

  實習過程中,實習生既是一名學生,又是一名記者,在他們身上融合了上述兩種角色。實習的過程也是他們由已經習慣了的單純的學生角色向既是學生又是記者(或相關工作人員)角色轉化過渡的'過程。學生角色是實習生業務能力欠缺以及實踐經驗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新聞專業學生一般在大二、大三開始實習,甚至有些學生在大一暑假就進入了實習單位。因而媒體中實習生普遍的情況是:年齡較小,專業知識尚未系統學習和掌握。

  同時,在實習初始階段,還有不少實習生囿於自身的學生身份,在接受和實施新聞採訪任務過程中,常表現的過於拘謹或怯懦。這樣的心理狀態也影響到了學生快速進入實習角色。其實,處於實習期的“學生”已經完全不同於在學校課堂裡學習的學生。首先,他們接受來自實習單位和學校的雙重管理,既要遵守實習單位的勞動紀律和實習準則,又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其次,在採訪過程中,實習生同樣承擔了記者的身份。對記者的採訪活動,人們普遍存在著心理期待,會以看待專業記者的眼光來審視實習生在採訪中的言行。因此,實習生們普遍存在如何快速進入實習活動中多重角色的問題。

  新聞採訪過程中,上述實習生比較容易出現的緊張、掌握不到話語權等情況,除因不熟悉業務工作導致提問技巧生疏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其對於自我身份和角色的不確定,無法完全進入記者角色,而在採訪時屢有“身份低於受訪者”的顧慮,尤其是當面對某部門領導或者地位身份比較高的受訪者時,“害怕問錯問題”、“領導的說法不允許被質疑”等想法更使其不敢插話、不敢追問,而常常由被採訪者主導談話,以致全盤接收受訪者的意見。一般而言,由於意識到自己的學生角色,實習生在採訪時經常會比較有禮貌,這一點會使受訪者的談話意願增強。而當得知記者僅僅是實習生時,多數受訪者會更有耐心,甚至可能會以包容或提攜的態度提點其應從何處著手做功課,並對專業知識進行更加詳細的解釋和說明。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角色也會為實習生的採訪活動帶來幫助。

  對策探討:堅持“做中學”,“錯中學”

  實習的過程,是實習生不斷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其逐步成長的過程。因為環境的差異,實習生在新的工作情境中需要應用與在校時截然不同的學習策略,要堅持“做中學”,“錯中學”。

  (一)“做中學”首先,注意在資料收集整理過程中積累知識。簡單來說,由於實習初期實習生並不熟悉採訪工作,所以,每一次採訪前的“做功課”,也就是資料的蒐集、整理和消化,對其認識採訪路線進而加強提問深度與現場反應速度均有極大幫助。這樣的工作日積月累,有利於實習生建立未來專業工作所需要寬廣的知識面。其次,注意從與受訪者的積極互動中獲得能力訓練。除了蒐集資料外,與受者的積極互動也可以成為實習生學習和提高的重要途徑。對這些20歲左右的年輕學生而言,與實習相關的新聞採訪可能是他們人生中首次與大量陌生人接觸、交談。因此,在不同採訪情境中的“如何稱呼受訪者”、“面對不同受訪者應持何種態度”、“如何引出和展開話題”等內容,對於實習生而言,是問題更是挑戰。這些問題的解決過程同樣也是實習生的成長過程。再次,重視記者的指點。實習生普遍認為,“如果你遇到了一個對的老師或者前輩,那麼在他的指導下,你的前途是很光明的”。確實如此。記者對於實習生的指點內容非常全面,幾乎會涉及所有的報道訓練———新聞價值判斷、採訪提綱擬定、採訪技巧、新聞寫作等各方面。因而,實習生不能滿足於給記者當“跟班”,要學會獨立思考和發現問題,有問題主動詢問,這樣實習單位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老師。

  (二)“錯中學”實習生應將困難及批評視為敦促自身成長的動力。面對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遭遇的批評,實習生出現失落、沮喪的情緒難以避免,但是在沮喪過後要及時給自己打氣。別人的批評針對的是實習生的不足,這些批評中可能包含了有關如何改進的建議,所以需要引起重視。如果批評話語中沒有包含建議,實習生應該主動探尋相關問題的解決之道。只要對於實習中的實踐經驗、教訓進行及時總結,具備從錯誤和批評中汲取經驗的勇氣,使困難及批評成為敦促自身成長的動力,多數實習生在實習階段後期都能取得較大進步。

新聞實習報告 篇4

  目的和意義:

  為了讓我們把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深入瞭解自己的專業,體驗作為新聞工作者的實際生活以及媒體的業務運作,理論聯絡實際,在實踐中領悟專業基礎知識與技能,瞭解日後就業的職業工作內容和性質等實質性內容,學校安排我們07新聞班全體同學進行了為期二個月的認知實習,新聞專業暑假認知實習報告。

  20xx年2月22日-7月24日這段期間,我被安排在“合肥晚報-服務熱線”進行實習工作。20xx年8月2日-8月26日期間,自己聯絡,在《中國食品質量報》安徽記者站進行實習工作,開始了在學校時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實習結束,回想起在暑假實習的那段日記,心裡感觸頗多。

  實習過程:

  一、初到報社——懵懂

  第一次道報社時6月22日,我跟班裡其他三個同學一起去合肥晚報廣告部報到。因為是第一次去,裡面的人我們都不認識,裡面的工作人員也都在埋頭於自己的工作中,我們幾個人都在那狹小的辦公室裡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覺得自己實在是多餘。下午的時候,孫處把我和衚衕學叫去,說“服務熱線”那邊也缺人,問我們可願意去,想想自己在這邊也實在是“多餘”和那邊的“缺人”,和學校說的“服從報社安排”的叮囑,我和衚衕學去了“服務熱線”那邊,開始了在“服務熱線”為期一個月的接熱線的實習內容工作,就這樣懵懵懂懂的開始了我的暑假認知實習。

  二、實習生活初期

  實習的前兩天,馬主任說我們主要是瞭解工作內容,學習一下陳姐和郭姐是如何接熱線的,同時要熟悉和準確瞭解服務內容和服務價格等工作細節。

  兩天之後,正式上崗。剛開始的時候還覺得挺新鮮,但是時間一久就沒耐心了。但是馬主任說接電話時一定要熱心、真誠和耐心,因為也許我們的一句話就會影響到晚報社的聲譽。在本著不給晚報社丟臉,不給學校丟臉的“工作態度”,我在那認真踏實工作了一個多月。我知道。即使遇到“服務熱線”解決不了的問題,也要做一個良好的傾聽者,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的宗旨就是讓讀者和客戶滿意。

  有好幾個都是因為對服務內容不太清楚,讓客戶在電話那邊等了好久,實在是很過意不去啊。漸漸地我知道只有熟悉工作內容和條款,是每個細節都不能放過的那種,才能真正的幫助讀者和客戶,更好地為讀者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工作一定要有耐心和細心,讀者和客戶的需要時半點馬虎不得的。

  三、心得小結

  其實在“服務熱線”的那段日子,雖然漸漸地實習的內容也熟知了,得心應手了,但是心裡多多少少還是有一點不甘心和覺得委屈。看到報紙上班裡同學熟悉的名字出現在一篇篇新聞報道中,聽他們說自己跟記者跑新聞的經歷,我心裡實在是羨慕,覺得他們好充實,真的把兩年學到的東西運用到了實習實踐中了。我把我的心裡的真實的想法告訴了黃老師,黃老師耐心的開導我說:“哪種實習不是一種認知呢?”也許我沒有學到採寫新聞的技巧。但是步入了社會就會有所收穫的,而這種經驗和收穫也都會是一生受益的,是隱性的,但是日後的生活和工作都是用的著的。一番話,讓我心裡平衡多了,我的實習也變得有意義,有價值,有收穫了。

新聞實習報告 篇5

  20xx年3月至5月底三個月時間,我在招遠市委宣傳部新聞科實習。雖然領導沒有給我安排很具體的工作,但這是第一次正式與社會接軌踏上工作崗位,開始與以往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每天在規定的時間上下班,上班期間要認真準時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不能草率敷衍了事,凡事得謹慎小心。 “天下英雄皆我輩,一入江湖立馬催。”從學校到社會的大環境的轉變,身邊接觸的人也完全換了角色,老師變成領導,同學變成同事,相處之道完全不同。在這巨大的轉變中,我們可能彷徨,迷茫,無法馬上適應新的環境。我們也許看不慣同行之間殘酷的競爭,無法忍受同事之間漠不關心的眼神和言語。很多時候覺得自己沒有受到領導重用,所幹的只是一些無關重要的雜活,自己的提議或工作不能得到領導的肯定。做不出成績時,會有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領導的眼色同事的嘲諷。而在學校,有同學老師的關心和支援,每日只是上上課,很輕鬆。

  實習過程中有兩件事對我觸動挺大的。

  實習,就像進了社會大熔爐一般,就算在學校是自我感覺良好,但是在社會里自己就像是空氣中一粒微小的塵埃,也意識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識的匱乏。實習這三個月期間,我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體驗到社會競爭的殘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積累各方面的經驗,為將來自己就業之路做準備。千淘萬漉雖辛苦,但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爐的準備。

新聞實習報告 篇6

  專業 新聞採編與製作 姓名 指導老師姓名

  實習單位:xxx報巴彥淖爾記者站

  實習時間:20xx.2---20xx.4

  20xx年2月到4月,我有幸在xxx報巴彥淖爾記者站實習。這是我第一次正式與社會接軌踏上工作崗位,開始與以往學生時代不一樣的體驗。

  一、實習單位介紹

  《xxx報》是內蒙古五大主流報紙之一,其針對巴彥淖爾地區讀者開設的“巴彥淖爾新聞版”已逐漸成為《xxx報》吸引巴彥淖爾地區讀者的一大亮點。“巴彥淖爾新聞版”建版三年來,一直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在營造和諧輿論環境,培育文明道德風尚,創造良好文化條件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已經成為巴彥淖爾地區政府部門與市民百姓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渠道和橋樑,成為深受河套地區讀者喜愛和歡迎的主流報紙。三年來,鐵肩道義,激揚文字,說百姓話,想百姓事,幫百姓忙,進百姓家,一直秉持“太陽一出,我們上路”的辦報宗旨。三年來,“巴彥淖爾新聞版”因讀者而生,因讀者而榮。

  二、實習內容和過程

  作為xx學院20xx級新聞採編與製作專業的學生,為了更好的將我在學校學習到關於專業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我有幸在該報社實習。這是我第一次踏上工作崗位。從學校到社會的大環境的轉變,身邊接觸的人也完全變了角色:老師變成了領導,同學變成了同事,相處之道完全不同。在這巨大的轉變中,我有過彷徨,迷茫,開始很難適應新的環境,但這只是暫時的,我逐漸認識了新的自己,明白我眼前需要做到和必須做到的事情。

  實習前期,報社的老記者教會了我如何做有價值的新聞,我學會了很多專業用於實踐的方法,主要參與戶外的採訪活動,基本與民生新聞以及相關活動打交道,還透過“掃街”找新聞、和從其他各大網站和報紙上找好的新聞素材來提高自己的新聞敏感性。

  實習中期,我在參與採訪活動的同時,也開始接觸了排版以及《民生·社會》版面的製作。我提高了報紙版面排版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可以自己製作版面。老師還讓我參與了突發事件的採訪,鍛鍊我的膽量和應變的能力。

  實習後期,開始跟隨編輯學習編稿、校對。在學習的同時也嘗試著改寫新聞素材,被採用了近10篇。

  三、實習目的和意義

  由於受到很多老師的照顧和關心,我得到了很多不同崗位的實習鍛鍊機會,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東西,也逐漸認識了我自己,明白眼前的我需要做的和必須做的事情。透過這一個月的實習認知,我對學習和生活有了新的認識和打算。應該說這整個過程就象海綿吸水一樣,是個大量吸收的過程。但是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不可能說學到所有的技術和能力。老師說得對,大二的實習機會最重要的不是說要學怎樣的寫新聞,而是要看到在資訊發達的社會,作為一個媒體人是怎樣做的或者作為記者,是怎樣做新聞的。每一天,我都會記錄下自己看到的學到的和自己的感觸,因為我覺得記錄是一種習慣,一種姿態,可以讓自己在停留的時候回頭看看自己做了什麼,也因此會有更加明確的方向。

  這次為期近兩個月的實習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心靈的蛻變,是一個茫然到理性、幼稚到成熟、虛幻到現實的變化過程。我雖然是新聞專業的學生,但是一直以來,我認為學校學習的新聞理論知識是沒什麼用的,甚至覺得學不到什麼東西,一切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但是實習之後,我發現理論知識和實踐是息息相關的,如果沒有理論知識做基礎,那麼可能連自己現在能幹什麼都不知道。其實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已經潛移默化地融入到了實踐中,特別體現在知道我們如何採訪的操作上,只有掌握了理論知識,才不會對手裡的工作手忙腳亂,不知所措,所以我認為在學習了理論知識的同時要注意鞏固,不要埋沒了自己的優勢也不要淡忘了所學習的專業知識。

  四、實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我認為最難掌握的就是突發事件的採訪,記得有一次,我們發現某商場有人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當時我們記者喬裝進入,老師在路上已經對我們說了一些採訪的要點,但是我當時到了現場還是十分緊張,雖然採訪順利完成了,但我對自己的表現很不滿意,事後我對突發事件的採訪總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

  首先,在趕往事發現場的途中,需要根據的線索內容整理出事件大概情況,迅速制定採訪提綱。根據對事件的理解確定採訪物件(這裡是指身份上的確定,例如目擊者,當事人),以及需要問的問題。由於是突發事件,現場狀況一般會比較混亂,如果沒有一個大概的計劃,則會在採訪過程中由於慌亂而漏掉一些細節。

  然後,到達時間現場後,迅速確定採訪物件(這裡是指具體人的確定,即選擇哪一個目擊者進行採訪)。當然,要客觀的報到時間則需要儘量多的採訪各個方面,除了當事人、目擊者還有相關事件處理部門負責人或工作人員。但是,有時候時間上並不允許,所以要在儘量短的時間內尋找能給予最大量資訊的人進行採訪。同時,還要對現場進行詳細地觀察,以利在新聞稿件中描述現場。

  最後,一些大的事件的現場處理需要一定的時間,在基本採訪結束後,可在腦中做一個構思,組合出新聞稿,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利於發現採訪的不足而及時彌補。

  按照以上的三個步驟應對,在面對突發事件的採訪時通常就會比較順手而不至於慌亂。整個採訪過程也會井井有條。在採訪的過程中,我還了解到,應急事件處理部門有其新聞發言的一些規則。例如,事件處理現場職位最高者有權利向記者釋出現場情況以及回答在場記者的問題,明確了這一點,在採訪過程中就會少碰一些壁,節省時間。

  五、實習總結及心得體會

  這一次的實習,讓我將課堂上學到的專業知識有了運用的機會,更讓我得到了實際的鍛鍊,從中總結了經驗,使得我的專業能力有了進步,同時也讓我吸取了一些教訓。

  1.要抓緊時間。突發事件的採訪沒有規定時間,從得到線索到趕赴現場的過程中,一定要儘可能的節省時間,因為事情在不斷的發展改變過程中,很可能耽誤了一兩分鐘就失去了很多采訪機會。

  2.為了儘量使採訪到的資訊真實,要記錄被採訪者的姓名,同時要在新聞稿件中體現。這是我常常忽略的一點,也因此常常被批評。

新聞實習報告 篇7

  貫穿整一個實習過程並且暗自潛藏在意識深處的,似乎是一種無法遣散的挫敗感。這種挫敗感,並非來自可觸控的失敗經歷,而是來自實際表現與自我期許的反差;如另一位實習的同窗所言:從理想回歸到現實,想到自己的將來,不禁心亂如麻。

  上述這種說法似乎有些打擊士氣的嫌疑,而且對學院的付出和期望亦是一種不忠,但是這的確是一個個人主義者的觀感。實習到中段的時候,王軍老師來犒慰我們這些在南方電視臺飽受就餐之苦的同志們,飯桌上逐一彙報自己的工作和收穫。我說,在這麼多實習故事之外,我並沒有經歷什麼不平凡之處,我甚至沒有一個自己的獨立作品;而電視媒體的運作方式和視像新聞的操作方式也使我產生了疑惑——我將來是否該從事這一行業,抑或應該去平面媒體和廣播媒體謀求立足之地?當然,我可以找出很多現實中的很多限制因素來說明我為什麼沒有獨立的作品,比如說電視臺裡有規定實習生不能操作機器而他們參與報道的新聞也不能附上他們的署名,但是,我必須承認,這更多是有關我的性情,其次則是能力和態度。

  在我們正式報到之前,廣州大學和復旦大學實習生已經來回穿梭於辦公室間,或是手拿資料檔案匆匆趕稿,或是跟隨記者外出一線。頻道的黃副總監帶著商量的口吻對我們訓導說:你們是來做貢獻的,不僅僅是來學習的,你們的付出就是你們的學費。之後採訪部的楊副監製則在復旦的實習生面前說:汕大的師兄們操作方面已經沒有問題了,以後你們多跟他們學習學習。這句話讓我們暗自歡喜了一陣,但是不足以成為我放下擔心的理由。在此後若干次的採訪拍攝中,某攝像師看著在一旁將腳架挪來搬去的我,說:你過來,將這張檔案上拍下來,我要的這些、這些、還有這些字眼的特寫。我頓時一陣緊張,手忙腳亂地將那笨重的機器切到腳架上,調白、對焦、構圖,忙活了好一陣,該攝像問:你以前用過這機器麼?我面無表情地答道:沒有,我們以前都是用小機的。他用手一揮,“行了,走開,我來吧。”我更加忐忑不安了,心想我剛才回應他時的那個表情一定讓他很不高興,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來自父母的遺傳常常讓我在緊張的時候就變得臉色很難看,而此後的幾次臨陣被撤也沒能讓我省悟過來——無論你天生的表情是怎麼樣的都好,面對你的老師的時候,都要儘量給出一個淡定的笑容來;又或者,你為什麼不乾脆對他說:老師,不好意思,可以多給我一次機會嗎?

  我曾經在我的實習申請上寫下了我的缺點和劣勢,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我反應很慢。我承認這是一個可以逐漸得到改進的缺陷,但是,在分秒必爭的新聞現場,我怎麼能夠以這樣的理由在記者面前應付我的工作呢?有一次跟隨一個跑政法線的記者去採訪一條關於汽車詐騙案的新聞,在採訪受害者的時候,由於來的媒體記者眾多,受害人被圍成一團,攝像記者則肩扛攝像機推著擠著在拍攝。意外的是該受害人講得聲淚俱下,將受騙過程的細節一一道來,攝像記者們則臉色慘淡,肩頭痠痛雙手發軟。我站在外圍插不進去,完了我們的女記者出來破口大罵:你怎麼搞的?人家攝像在裡面扛了半個鐘頭都不止,你卻在外面閒著!別忘了你是來幹什麼的,你是來扛腳架的!我無言以對,照樣是臉色蒼白,極其不討人喜歡。過了幾秒鐘,我終於鼓起勇氣對攝像記者道歉說“是我的錯是我的錯”,但是,此事卻讓我再次認識到,這是一個不打無準備之戰的戰場,沒有人會聽你的解釋,甚至道歉都沒有用,因為錯過了現場就永遠不可以再挽回。

  這是我的第一次實習。在我未實習之前,則因為課程的緣故膽大妄為地設計過實習的報紙專刊,並且在上面發表“學而實習之”的“大論”。但是真正實習的感覺卻遠非如紙上談兵那樣簡單。南方電視臺是一個省級臺,機構精簡,也沒有兄弟臺那樣的眾多冗員,因此在我們新聞部的辦公室裡,整天可以看到記者們忙碌的身影。他們上班的時間並不太早,又異於我最初的想象;但是來到之後便立即著手找選題,聯絡外訪,或者一有突發立即趕赴新聞現場。我們這群為數大概三十人的實習生們,則早早來到辦公室,尤其是那些安靜沉默的女生們,早早地便守在機旁,幫他們的老師“找料”。本地的電話並不多件,反倒是東莞等工業城市的來電佔了絕大多數。我每每聽到有關拖欠工資不給反打人之類的投訴,只能按照接聽熱線的常規程式,用“中立”的態度向他們表示我們會跟進此事,如果領導審批之後需要採訪我們則會立即與之聯絡。但是實際的情況是除非發生重大的事故或者災難,這些外地的新聞往往是得不到上鏡的機會的,畢竟南方臺是一個立足於本土化的媒體。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內心常常感到矛盾,既感到自己作為一個新聞人的責任重大,又感到自己並非是萬能的救世主而無奈萬分。類似的投訴每天聽上幾百個,耳朵漸漸地感到迷糊,而過後反省,才感慨作為一個新聞記者要保持恆久的良心和責任心是何等的艱難。

  我所跟隨的馬記者也是汕大的畢業生,但我還是稱呼他為老師而代之師兄。他跑的是交通線,火車站是常去的地方,據說那裡的便衣警察和小偷都已經到了可以跟他打招呼的熟悉程度。身材短小的他在辦公室裡經常遭領導和同事的訛揄,他卻總是以嘻嘻的笑臉相對,完全沒有生氣的跡象;但是到了編輯室裡,如果看到攝像拍的東西不符合他的要求或者不夠水準的時候,他便毫不顧忌地破口大罵,罵完了之後則會告訴我哪些鏡頭不能那樣拍等等。寫稿是我們實習生應盡的義務之一,但是我寫的稿件卻沒有給他看過,只是直接就交給了總監,想想這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錯誤,因為那樣就失去了一個修改和進步的機會。

  實習將近結束的時候,我和秀彬跟隨頻道的王副總監和“臺裡最傑出的攝像”單記者去羅定拍攝城市宣傳片,在時事新聞操作之外瞭解了宣傳片的拍攝和製作過程。我們兩個作場記,兼作扛機器的夥計,而當地的部門領導和工作人員則尾隨我們,看我們拍攝當地的建築和民俗。每到一處,我們便受到上等的招待,而我和秀彬的實習生身份因為並沒有得到“揭露”,所以也享受一樣的禮遇,當地的領導甚至在工作的倒數第二天極力推薦我們去桑拿沐足,走的時候亦給我們捎上大量的當地特產,只是有沒有給紅包我就不得而知了。頗為諷刺的一次是我們到當地的一個鎮去拍蔡廷鍇先生故居,而當地的宣傳部門負責人則在餐桌上跟我們大談進行正面宣傳報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令陪同我們的市宣傳部門領導很不好意思。在此前的採訪拍攝中,我也遇見過類似的情況,或者說,見識到在現實中的新聞操作果然跟書上的頗有出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