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趨勢調查報告(精選5篇)

大學生就業趨勢調查報告(精選5篇)

  要去了解一件不明白的事情時,我們常常要開展全面的分析研究,調查完畢後,通常還需要完成調查報告。現在你是否對調查報告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就業趨勢調查報告(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生就業趨勢調查報告1

  那麼到底中國的大學生教育和就業發生了什麼問題,我認為有必要進行客觀和較為深入的探討,在暑假期間我在山東大學以及山東農業大學做了調查。經過調查,我發現三方面狀況:第一。大學生就業難很大原因是因為對收入要求過高。第二。在本科生出現就業報酬低的狀況後很大一部分人選擇了繼續考研。第三。隨著考研大軍的不斷擴大,出現了一大批校漂族,即那些大學己經畢業,卻仍留連在校園內或者學校周圍的人群。下面分別對以上情況做一下介紹:

  調查過程:

  一、 大學生就業難,普遍覺得報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從人力資本投資和收益的角度看,不能片面地責難大學生對工作崗位,特別是對收入水平的抉擇,大學生謀求較高收入的工作崗位是有道理的。在查閱相關資料計算後發現:城鎮小學、初中、高中和中專、大專和本科、碩士、博士各學歷階段畢業人力資本量分別為20xx年價格人民幣3.1萬、4.9萬、7.4萬、 19.4萬、31.6萬、49.8萬;各階段新增人力資本邊際收益率(高學歷與低學歷收入之差比以本學習階段投資新增人力資本量),分別為9.8%、 22.2%、 11.0%、 4 .7%、 18.8%、14.6%。可以看出,從中等教育水平培養到高等教育水平,需要人力資本投資12.1萬元,邊際投資很大。據有關調查資料,目前大學畢業的平均工資水平為每月1700元左右,高中和中等教育畢業的為1500元左右,大學投資收益率僅為4.7%。這樣低的邊際收益率,對大學階段的人力資本投資是極不合算的。因此,大學生及其家長找一個能回報大學階段投資的收入水平的工作崗位,就是投資對合理收益的追求,是經濟人最理性的反應,而簡單說大學生擇業條件太高,挑三揀四,從成本收益理論講,是毫無道理的。否則,從投資回收角度講,他無法收回大學階段的教育投資,實際是虧損的,那又何必要上大學呢?

  再次,大學生需求方面也存在著深層次的體制問題。主要是民間投資受到制約,中小企業數量人少,民問中介、社群等組織不發達,自由職業者受到限制。日本1.25億人口有660萬個中小企業,中國近13億人口只有700萬個。從世界性的規律來看,一個國家的企業,99.5%以上是中小企業;觀察中小企業數量與在企業中就業人員的關係,中小企業平均從業者為10人左右:而從就業的結構看,一個國家65%80%的勞動者在中小企業就業;隨著發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業數量也不同,發達國家中小企業數量平均每千人50個左右;而許多大學生畢業後,為中小企業的技術工人、管理人員、創業者等,中小企業就是大學生就業的最多去處。中國為什麼就業難,就是因為每千人中小企業數太少。除了社會、家長和大學生吃皇糧、官本位等觀念外,辦企業市場準入門檻高、時間長、手續多、成本大,開辦企業後貸款難,政府收費專案多,中小企業很難經營和成活,是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太少的最主要體制原因。

  另外,我覺得應該從大學生本身找原因。作為企業,他所支付給員工的工資肯定是建立在員工能為他提供經濟效益。顯然,能為企業帶來越來越多的經濟效益得到的報酬就會越多。那麼一個本科生究竟能為企業帶來什麼呢?據調查:1.教育培養的技能性和創業性人才較少。大學教育中企業所需要的培養。高階技術技能人才的專業、課程、實驗、操作、實習等較為缺乏,許多畢業的大學生到企業後,實際操作能力較差,無法適應崗位需要。而在大學中幾乎不開創業課程,大學生畢業後,對於怎樣開辦一個企業,怎樣研究和開拓市場,怎樣進行核算,怎樣經營和管理企業等等,一無所知。另外,現在大學生的觀念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們的大學教育過去是培養吃皇糧、捧鐵飯碗人才教育。大學畢業後一般分配到黨政社團、國家事業、國有企業單位計劃分配,工資有一定標準並穩定提高,除了國有企業外,工資來源為財政經費,在過去大學生畢業數量較少的情況下,大量的分配到這些單財政還負擔得了。現在,黨政社團、事業單位都在進行機構改革和人員精簡,國有企業每年也要減出幾百萬人來。現在還有很多人能從這種思想中走出來。

  二、考研又在逐步演變成很多人的獨木橋考研大軍急劇增加。校漂族實在太難。

  校漂族在擴軍,這已成為社會和媒體關注的一個熱點。所謂,是指那些已經畢業,卻仍留連再校園內或者學校周圍,經常到學校用餐,到學校圖書館查閱資料或參加學校一些講座,閒暇是逛學校周邊的小店

  校漂族到底有多大比例,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生活到底是精彩還是無味?讓我們走進校漂族,瞭解一下他們的生存與心理狀態。

  堅決拼一個美好的未來是他們的目標。他們已經覺得沒有退路了。所以他們很苦這是我的感覺。

  6點多起床,接著到教室自習,然後在學校食堂吃飯,晚上自學到10點多,最後回到自己租的小屋。在山東大學的自習教室裡,我跟這位校漂族的一員聊了起來。在大四考研失敗後,他決定再考。我們是校園裡的大五生,從外表看,我們跟師弟師妹們沒什麼兩樣,宿舍、食堂、圖書館三點一線。我們在依賴和利用學校的資源,只是我們的心不再為外邊多彩的世界所誘惑了,我們沒有多少漂的資本呀。

  另外,我還見到一位三次衝擊考研的。前兩次都是功虧一簣,儘管他的精神壓力很大,但他說我已經沒有退路了,他家庭狀況不是很好。

  他只能節衣縮食,每天天未亮就從自己與別人合租的小屋於出來,在教室一呆就是一天,晚上很晚才回家,一天三餐幾乎都在啃麵包或泡麵。拼一個美好未來,這幾乎是所有校漂考研族的共同心願。一時找不到一個好工作,考研也許就是一個別無選擇的選擇了。對校漂族而言,或許是人生的一個新的起點。

  去年,國家就業制度規定: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學校可根據本人意願,其戶口兩年內可繼續保留在原就讀的高校,待落實工作單位後,將戶口遷至工作單位所在地。這一規定的出臺,使戶口留在學校的尚未找到就業單位的學子,更是把校園作為一個人生的緩衝地帶。

  暫緩就業成為許多大學生的選擇。住在學校附近,他們感到有一份安全,有一份歸屬與依靠,這也許是他們心中本能的選擇。有專家說,部分學生進入社會後心理上仍然未斷奶,無法適應社會,因此選擇重回學校尋求心靈的依靠。這種解釋雖過於絕對,但對校漂族而言,對校園的歸依情結確是無法排解的。

  當然,校漂族工作暫無著落,經濟拮据,也是他們選擇繼續留住校園的重要原因。住在學校附近,傍依學校的食堂、圖書館等,生活經濟實惠而方便,還可以充充電,查查資料。就連學校周圍的各種商店賣什麼,哪家東西最便宜、哪個餐館有什麼地方菜,我們都一清二楚。這是一位山東的校漂族告訴我他們在學校附近的原因。

  哪兒漂都是漂,幹嗎浪費學校這份難得的資源呢?有許多校漂族,他們更多是看重了學校的資源和校園氛圍。

  畢業之後,在選擇居住環境時,總是不自覺地把所選地點和校園做比較,後來雖然也曾在單位附近租過房子,但學校裡的圖書館、閱覽室、自習教室,這些曾經讓我留下汗水和身影的故地,總也揮之不去,最後,我又搬回了校園。剛畢業半年多,對於家在外地的我,校園是我對這座城市最熟悉的地方,也是精神上的一個家。

  但很多學校認為,輕易辦理暫緩就業而加入校漂族這一群體,不應提倡。一方面,他們佔用了學校資源,對那些即將畢業的'高校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也不利於學校的管理;另一方面,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放棄正當時候的就業機會,盲目地被這一群體同化而做校漂族,將來就業會更困難,先就業再擇業應該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再一方面,選擇校漂,其實對學生本人也不利,校漂期間檔案記錄是中空白的,容易使用人單位產生疑問,不利於本人就業。

  調查總結:

  兩天的時間中,我接觸了很這樣的校漂族,很多時候我都被他們的這種精神感動著。他們真的很苦!我感覺到他們所承受的不僅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們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壓力,用他們的話說,他們己經沒有退路了。從心底裡我佩服這些人。但我覺得這不是一種正常的狀況,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畢業後勇敢面向社會,理性分析,理性選擇,去尋找適合發揮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強,回報社會,這才是進取的人生態度,而不應該把考研作為自己的全部。校漂族的形成,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多數應該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他們漂泊的生涯也是為了尋找更好的人生起點,這是它的積極意義。它作為人生角色轉換的緩衝帶,從容地規劃一下人生生涯,也許半年,也許一年,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這種生存狀態不宜過長,不應該成為一種生存常態。一味沉迷其間,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漂的感覺很自由,但畢竟無根,不穩定,成本也比較高。另外,作為學校,也要及時調整教育內容,除傳授系統學科知識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讓學生順利完成校園與社會的對接。就業難,考研難。

  對於以上問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收益低問題,一是高等教育要進行調整和改革,從吃皇糧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調整專業,改革課程,加大技術技能專業的設定;另外,大專和本科所有專業,在畢業前一年內,開設必修的創業課程,使大學生掌握必要的創業謀劃,尋找合夥人。簽訂合夥協議、註冊登記企業、經營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識。

  二是政府要網開一面,各部門要降低註冊登記企業的門檻,縮短開辦企業的時間,減少開辦企業的審批手續,減免開辦企業的各種收費,放開較多的行業讓中小企業進入;在企業開辦後。銀行應當積極地為中小企業貸款,發展較多的擔保公司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政府和銀行可推出大學生創業小額貸款,杜絕政府各部門向中小企業收費和罰款。這樣才能增加對大學生的需求,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難。另外作為考研一族應該積極面對社會,理性分析,理性選擇,去尋找適合發揮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強,回饋社會,這才是進取的人生態度,而不應該把考研作為自己的全部。但願隨著制度的改革,觀念的提高,以上狀況能夠得到改善,解決。

  大學生就業趨勢調查報告2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燈,是生命的奠基石。生命因為有了理想而有奮鬥的動力,因為有了理想而精彩。沒有理想的人如同一具行屍走肉,這樣的人只剩下軀殼,碌碌一生,無所作為,這是人生的一大悲劇。大學裡的莘莘學子更是胸懷大志,誰不想轟轟烈烈幹一番事業,誰不不想充當一個叱吒風雲的時代寵兒。當今的大學生,他們滿懷激情,滿懷憧憬,構築自己未來的藍圖。我們就大學生就業憧憬問題,對5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 發展空間與薪酬

  根據調查顯示,8%的人選擇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選擇在1000—2000,30%的人選擇在2003000,21%的人選擇在300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當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資是多少這一問題,大部分人選了1000~20xx元。有人說,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資,關鍵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來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發展空間。求職時,應該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麼、渴望得到什麼、未來發展如何,個人的發展前景與待遇發生矛盾的時候,每個人的選擇都會不一樣。顯然薪金不再是大學生最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對待薪金這是個正確的心態,一心想高薪,反而影響了工作的表現,積累經驗才是第一位的。

  二、關於畢業後的去向問題

  根據調查顯示,63%的人選擇在沿海開放城市工作,13%的人選擇回家鄉,12%的人是去內地省會城市,7%的人選擇去國外發展,5%的人選擇在邊遠/大西北/農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學生還是認為留在沿海開放城市,就業發展的機會比較多,才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而且從資料中更可看出當代大學生還缺乏吃苦耐勞和奉獻精神,偏遠地區經濟發展較落後,很多大學生追求物質待遇和地域條件,情願留在大城市發展。

  三 、要高薪還是要愛好

  據調查顯示,46%的人對與自己專業有關的工作感興趣,36%的人考慮個人愛好,還有18%的人只考慮金錢因素。

  任何你再喜歡的工作都會有厭煩的時候,什麼工作都一樣,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不要把工作當作事業,它只是謀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選擇與專業有關的事業從事。當你有一定經歷後你才可能有事業,當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輩子只有工作而沒有事業。還有大部分人認為,愛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才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長的事情才有開創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的信心程度

  據調查顯示,2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就業前景廣闊,56%的人認為就業前景尚可,11%的人認為現在考慮此問題毫無用處,13%的人則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訣。在考慮自己就業前景過程中,信心不僅給大學生帶來勇氣和力量,也會使用人單位,首先從氣勢上產生認同感。要使自己在擇業過程中保持堅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夠勝任工作。其次,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優勢,儘量避開自己的不足,這樣,就有可能使你在擇業競爭中佔據主動。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動用人單位的熱情。要給人感覺到,我是熱愛生活、熱愛事業的。

  大學生就業趨勢調查報告3

  調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透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大學生儘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提供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為同學們在今後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調查結論及建議:

  一、大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的比較少

  在調查中瞭解到,大學生對就業資訊的關注還是比較少的,只有24%的同學表示一直在關注就業資訊,而71%的同學只是偶爾關注,在看到時留意下。而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為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同學們大都表示對未來的工作有擔心,但在實際生活中卻缺少了這種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現。

  總結照成這方面的原因:

  1、因為學生現在仍在安逸,舒適的校園中生活,對激烈的社會生活沒有足夠的瞭解。在經濟上仍依賴父母,忘卻了就業壓力帶來的緊張感,每天仍是如中學生活,上課、下課,對就業缺乏了準確的瞭解和認識。

  2、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到位。同學們表示,雖然學校開設了就業指導課,但只是泛泛的講些大道理,缺少了實際的操作能力。

  二、大學生個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認識不足

  自我認識包括個人的興趣與特長、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個人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個人的情商、個人的工作經驗、個人的學歷與能力、個人的生理情況等個方面,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

  透過對部分用人單位的瞭解,發現社會所需要的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綜合素質應該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講誠信,善於協調、容易與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基本的法律法規知識。

  調查顯示,有60%的大學生認為造成就業難的狀況,除了社會壓力大,企業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問題還是在於自身的工作經驗的缺乏,缺少實戰經驗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現為相對缺乏社會實際工作經驗,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缺乏艱苦創業精神,在與人合作與溝通方面存在著障礙。在調查中發現,有57%的同學認為自我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關係是自己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難題。

  職業生涯目標是指可預想到的、有一定實現可能的目標。而職業目標的選擇並無定式可言,關鍵是要依據自我實際,這就要求我們要對自己有所瞭解。透過個人分析認識自己,估計自己的能力,確認自己的性格,發現自己的興趣,明確自己的優勢,衡量自己的差距,並以此來開發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然而調查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興趣、職業傾向都缺乏深度瞭解,自然對職業生涯目標是模糊的。

  三、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職業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地理位置與單位性質、社會經濟因素),內在價值因素(是否能發揮自己的才能、自己的理想),外在價值因素(家庭的經濟條件、薪水和福利、)。在調查中,被調查者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單位性質、自己的理想、家庭的經濟條件、父母的決定、社會經濟因素、是否能發揮自己的才能,按自身在選擇工作時所起作用從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職業選擇中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單位性質和父母的決定為同學們所所首先考慮下的,接下來是自己的理想、是否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家庭的經濟條件、社會經濟因素,男女生沒有顯著的差異。

  據調查發現,以往的學生對自己就業後工作的要求,無論是單位性質反面還是薪資方面,要求都比較高,但現在的就業形勢似乎不允許初出茅廬的學生有挑工作的機會了,大學生們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同學都表示可以接受“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對於以後將從事非專業的工作,有61%的同學都表示可以接受,看招聘單位給出的工資待遇和發展前景。但在就業公司選擇時,有58%的同學希望可以再外資企業和政府部門工作,對那些民資企業只有極少部分的同學表示會考慮,這也是大學生好高騖遠的表現,似乎也有點不切實際。

  幾點意見:

  從調查顯示目前大學生對就業的態度表現為:

  1、對就業形勢的關注度比較少。

  2、個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認識不足,缺少實戰經驗是致命因素,沒有準確的目標

  3、大學生的職業期望還是比較高。

  (1) 學校要切實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 儘快完善就業指導體系

  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的工作同等重要。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屬於就業匹配的促進措施。其核心在解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透過向大學生提供就業資訊並根據這些資訊接受職業指導, 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職業決策。在借鑑國外經驗的基礎上,高等院校應透過改革傳統的管理體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質和職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 為畢業生提供就業資訊服務和就業幫助。具體措施包括建立大學生就業資訊系統, 並與全國勞動力市場資訊系統聯網,形成一個完整的資訊系統;建立職業指導機構,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職業開發以及制定工作尋找戰略,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資訊與指導服務;建立職業指導課程,列入學校教育課程內容和教學計劃,實施在校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實習政策等等。

  (2) 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

  首先大學畢業生要認清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當前全社會就業形勢比較嚴峻,除了表現在就業需求與勞動力供給的矛盾外,城鎮和農村就業問題同時出現,新生勞動力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相互交織,這為大學生就業增加了困難。因此大學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業不就”的思想,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正確的就業觀。調整自己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到基層去謀求發展,到艱苦的地方去創業。其次轉變到靈活就業,先就業、後擇業的動態就業上來,轉變到行行出狀元,“幹一行、愛一行、幹好一行”的敬業觀念上來。最後認清自身的素質和條件,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尋找與自身條件相適應的、適合於自己的用人單位。畢業生應當給自己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到長處的一面,又要看到短處的一面,既要對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的評價,又要對其他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考慮全面的整體因素,又要考慮到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點因素。

  (3)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間也可以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如學校安排的社會實踐,社團的下鄉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招聘會,也可以在不影響自己學業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職,提前適應社會生活,瞭解現在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積累一些社會經驗,豐富自己的閱歷。這些都是將來找工作的資本。

  大學生就業趨勢調查報告4

  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我們小組做了一次網上問卷調查,共有548位大學生參與了回答。調查檔案採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階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裡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4%。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大學生就業趨勢調查報告5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20XX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並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釋出的20XX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XX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XX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

  二、20XX年與20XX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

  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559萬人,比XX年年增加50萬人。然而,20XX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造成的困難日趨顯現,20XX年畢業的611萬大學生就業形勢面臨著更加嚴峻挑戰。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比較嚴峻的就業形勢。

  (一)、08 09年的就業率對比分析:

  20XX年就業藍皮書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有所下降,而職高院校學生就業率與往年持平。統計研究資料表明,20XX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的就業率約為86%,比起XX年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就業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20XX屆211院校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為89%(非失業率90%),非211本科院校為87%、高職高專為84%;而XX年屆半年後就業率211院校為93%(非失業率94%)、非211本科院校為90%、高職高專院校為84%。其中,20XX屆大學畢業生約三分之一的就業是在畢業後半年內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佈的資料,中國20XX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為559萬,其中大學畢業生總數約為529萬(本、專),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後就在國內外讀研究生的人數21.43萬,畢業半年後的就業人數達到約434萬人。在畢業半年後的73.56萬的失業大學畢業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萬人還在繼續尋找工作,有5.46萬人無業但正在複習考研和準備留學,另有16.51萬無工作無學業沒有求職和求學行為者。

  (二)、20XX屆畢業生就業地點分析:

  20XX屆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濟南、蘇州;

  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蘇州、杭州、成都、鄭州、青島。

  (三)、 20XX屆畢業生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

  (四)、20XX年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

  20XX年從本科專業大類來看,就業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學、管理學、經濟學,但工學在畢業半年後平均月收入上低於經濟學專業大類。

  從專業中類來看,地礦類專業獨居榜首,工科類專業就業率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就業率前十的專業中類中,有8個為理工類專業。專業小類的就業率排名更是明顯化了這一傾向,高職高專專業也呈現出理工類專業就業率較高的趨勢。

  20XX年最難就業的專業計算機科學據首

  “20XX年度大學就業能力排行榜”的調查顯示,中國應屆大學生最難就業的十個專業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法學、電子資訊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漢語言文學、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令人尷尬的是,這十個專業也是我國考生報考最熱門的專業。

  這項研究對20萬名畢業半年後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635個本科專業中,最熱門的10個專業半年後的失業人數達到6.67萬人,佔本科畢業生總失業人數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3個專業畢業半年後的失業人數過萬。在應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失業人數最多的10個本科專業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等人們心目中的熱門專業佔了9個。

  三、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一)大學生就業形勢預測

  再者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科研所聯合浙江大學就業與服務指導中心,對20XX年高校就業趨勢也進行了預測。預測結果是:20XX年我國總勞動力富餘,但專業技術人才缺口大。

  根據勞動社會保障部科研所的資料顯示:我國在“十一五”期間計劃年均新增勞動力需求總量為1800萬,但“十一五”期間每年新增勞動力供給為XX萬,每年將出現200萬富餘勞動力。根據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XX中國人才報告》預計,到20XX年我國專業技術人才供應總量為4000萬,而需求總量為6000萬。以上兩項資料表明:我國勞動力總體有富餘,但專業技術人才仍將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專業人才需求具體表現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上。

  第一產業缺口218萬人

  根據國務院頒佈的《農業科技發展綱要(XX—20XX)》資料顯示,我國共有涉農院校43所,在校學生大約為9萬,教學和科研人員為3。5萬人,130萬大中專畢業生中已有80萬離開了農業。預計到20XX年,第一產業人才缺口將達到218萬人。

  第二產業缺口1220萬人

  我國大學生中38%為工科類學生,但是畢業生人數還是不夠,振興我國工業還需大量的工程師,主要集中在it、微電子、汽車、環保、系統整合、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技術開發、條碼技術、鐵路高速客運技術等領域。預計到20XX年,人才缺口數字巨大,將達1220萬人。

  第三產業人才缺口325萬人

  該產業將是擴大就業崗位最多的部門。一些高階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會計、涉外律師、涉外金融服務、同聲傳譯、電子商務、數字媒體、物流、精算和心理諮詢等行業,都需要大量人才。預計到20XX年,人才缺口預計在325萬人。

  由此可見,我國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還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大學生“就業難”僅僅為一種表象。原因有兩點:第一,作為一名大學生是否學有所成,知識和能力結構能否達到企業用人標準,這值得思考;其次,個人就業意願和社會意願存在很大差異。

  (二)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當前的就業情況分析

  據統計,我國登記在冊的電子商務企業已達到1000多萬家,其中大中型企業就有10萬多家,初步估計,未來我國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每年約20萬人,而我國目前包括高校和各類培訓機構每年輸出的人才數量不到10萬人。近年來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僅為20%,而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鑑約率是47%,可見,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遠遠低於全國大學生就業平均水平,這種狀況不容樂觀。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於高校在電子商務人才的教育和培養方面還存在欠缺,在這種情形下培養出的學生很難符合社會對高層次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標準。主要面臨的問題有:

  第一、課程開設不合理,現階段我國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大多是由經濟與計算機專業方向的人才組成的。專業課程設定方面是經濟與計算機專業知識的一個簡單堆積。

  第二、學生的實習大都在虛擬的環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實感受現實中電子商務的應用。畢竟,現實與虛擬還是兩個世界。

  第三、崗位群不明確,學生不知道自己今後的就業方向,更不知道畢業以後應該具備什麼能力和證書,才能讓自己更有就業競爭力。

  (三)就業崗位對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層,電子商務建立在網路硬體層的基礎上。在這一層次需要了解一般計算機、伺服器、交換器、路由器及其它網路裝置的功能,知道有關企業網路產品的效能。

  第二層,電子商務實施的軟體平臺。在這一層次涉及伺服器端作業系統,資料庫、安全、電子商務系統的選擇,安裝、除錯和維護。

  第三層,電子商務應用層。在這一層次,涉及商業邏輯,網站產品的設計、開發,或網路應用程式的開發。網頁設計和影象處理方面的技能,或網路應用程式的開發。

  第四層,電子商務運營,管理層,在這一層次,涉及各類商務支援人員,如客戶服務,市場、貿易、物流和銷售等諸多方面。

  作為20XX屆的畢業生,特別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就業形勢還是非常嚴峻。我們需加強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挑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