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土當歸
藥材名稱:九仙草
名稱出處:《雲南植物誌》
概況
異名:酒仙草、九龍草、山柏枝(雲南),茅草細辛、鐵刷把(四川西昌)。
基源:為檀香科百蕊草屬植物九仙草的全草。百蕊草屬全世界約300種,中國有14種以上。
原植物:長葉百蕊草Thesium longifolium Turcz.(Thesium classovianum Fisch.ex Trautr.;Thesium himalense Royle),又名西域百蕊草、長葉百蕊草(《中國植物誌》)。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約50cm。莖簇生,有明顯的縱溝。葉無柄,線形,長4~4.5mm;寬約0.25cm,兩端漸尖,有3脈。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花黃白色,鍾狀,長4~5mm;花梗長0.6~2cm,有細條紋;苞片枚,線形,長約1cm;小苞片2枚,狹披針形,長約4.5mm;邊緣粗糙;花被5裂,裂片狹披針形,頂端銳尖,內彎;雄蕊5,生於裂片基部,內藏;花柱內藏,子房柄長約0.5mm,堅果近球形或橢圓狀,黃綠色,長3.4~4mm,表面偶有分叉的縱脈(稜),宿存花被比果短。花果期6~7月。
生境與分佈:生於砂壤草甸,呈半寄生或野生狀態。分佈於中國東北及貴州、雲南。原蘇聯、蒙古、朝鮮、日本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夏、秋季採集,晒乾。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藥性
性味:辛、苦,涼。 ①《雲南中草藥》:“甘、微苦,寒。” ②《雲南中草藥選》:“微辛,涼。”
功效:祛風清熱,解痙。
主治:感冒,中暑,小兒肺炎,咳嗽,驚風。 ①《雲南中草藥》:“退熱解痙,消炎殺蟲。治小兒肺炎,咳嗽,肝炎,小兒驚風,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蟲積,血吸蟲病。” ②《雲南中草藥選》:“解表,清熱。治感冒,中暑,支氣管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或蒸雞蛋服。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治小兒肝熱虛燒:九仙草、柴胡、黃芩各9g。水煎服。” ②《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治腓腸肌痙攣,風溼關節疼痛:九仙草、過山龍各6g。煎水點酒服。”
食療:《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治小兒疳積,夜盲:九仙草,研末加糖煮,或蒸雞蛋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