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豪(1913~  )

[拼音]:guangai paishui guihua

[英文]:Irrigation and drainage planning

為防治旱澇災害,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發展灌溉和排水而制定的總體規劃。它是水利建設的一項重要前期工作,用以安排灌溉排水的長期發展計劃和確定近期灌排工程專案。灌溉排水規劃由兩部分組成,即灌溉規劃和排水規劃。由於不同地區在不同時期內有不同的要求,也可以單獨編制灌溉規劃或排水規劃。

基本任務

根據國家的水利建設方針和農業生產發展的要求,研究規劃地區的自然和社會經濟的特點,提出防旱除澇及土壤改良的目的和任務;擬定灌排工程的專案、規模和建設程式;進行技術經濟論證;選定近期工程專案及其實施步驟。

規劃原則

(1)要遵循流域規劃或地區水利規劃、農業發展計劃等進行編制。

(2)灌排結合,統一治理,因地制宜地考慮灌溉、除澇、治漬、防治土壤鹽鹼化的需要。在編制灌溉排水規劃時,灌排應統一規劃。

(3)綜合利用灌區的水土資源。在安排灌溉用水發展種植業的同時,要兼顧防洪、供水、發電、航運、養殖等要求。

(4)合理開發利用灌溉水源。要充分利用地面水,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對地下水的開發利用,應研究不同含水層的開發方式,注意採補平衡。要充分利用當地徑流,併合理呼叫外來水。

(5)處理好有關方面的矛盾,包括上、下游灌區與相鄰地區的關係。

(6)排水規劃應作到高水與低水分開,內部積澇與外部洪水分別處理,爭取自流排水,減少抽排負擔。

主要內容

灌溉規劃

(1)對灌溉水源進行水文水利計算及水質評價確定水源開發方式、供水保證率及其相應的供水量。

(2)確定灌區的範圍與規模,進行水土資源的平衡計算。

(3)根據灌區範圍內的土壤、水文地質、地形、地貌及農業結構等條件,將全灌區劃為不同的灌溉分割槽。

(4)根據農業生產發展計劃規定的作物組成,擬定各種作物的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確定灌溉模數及排澇模數;在有鹽鹼化威脅的地區,還需確定洗鹽定額,從而計算灌溉總用水量。

(5)選定渠首工程的型別和佈置,確定渠首水位和水量調節的要求。

(6)規劃佈置灌溉渠系和典型地塊的田間工程,以及道路系統和林帶、村莊等。

(7)渠系建築物的佈置及其工程結構形式。

(8)方案論證及選定。包括計算工程投資,進行技術及經濟效益分析比較,並考慮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因素,選定採用方案。

(9)編制工程概算和提出工程實施方案及管理運用方面的意見。

排水規劃

(1)確定排水區的範圍與排水任務。

(2)按水文、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土壤及現有水利設施等條件進行排水分割槽。如高排水區和低排水區,自流排水區和抽排區。

(3)根據排水區域的地形,選擇排水出路和容洩區。

(4)制訂排水標準,合理選定排水方式,佈置排水系統,計算排水流量。

(5)佈置排水系統建築物。

(6)協調各排水分割槽的排水要求,並通過水文水利計算,確定各級排水溝道、建築物和抽水機電裝置的規模。

(7)分析排水效果和經濟效益。

(8)進行方案比較,確定採用方案。

(9)編制排水工程概算,提出工程實施方案和管理運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