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嘉錫 (1884~1955)

[拼音]:Weigeman

[英文]:Mary Wigman (1886~1973)

德國現代舞女演員、編導和教師,歐洲表現主義現代舞創始人之一。1886年11月13日生於漢諾威,1973年9月19日卒於西柏林。早年曾向E.雅克-達爾克羅茲學習舞蹈。1913年起,向R.von拉班學習舞蹈,併成為他的得力助手。1914年開始創作並舉行個人獨舞晚會,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舞蹈風格。1919年在漢堡的演出獲得極大成功,從此她開始獨立工作。這一時期的作品有《女巫》等。1920年,她在德累斯頓創辦一所舞蹈學校,該校很快成為表現主義現代舞的中心,培養出包括H.霍爾姆在內的許多優秀的舞蹈家。該校還在世界各地設了許多分校。30年代,本校分校學生總數曾達到2000人左右。她選拔其中優秀的學生組成舞蹈團在歐美巡迴演出(1928年在倫敦首演,1930年在美國首演),創作演出了一系列表現主義現代舞作品。代表作有《死之舞》(1925)、《圖騰》(1930)、《獻祭》(1931)等。1935年,德國納粹當局接管了她的學校,她轉赴萊比錫音樂學院任職。1945年她重振旗鼓,在萊比錫恢復了中心舞校。1949年該校遷至西柏林,直到60年代,它仍是德國現代舞中心。這期間她除了在德國和史瓦濟蘭廣泛從事教學活動外,還以客座舞蹈編導身份為德國各歌劇院工作。主要作品有C.W.格魯克的《奧爾甫斯與歐裡狄克》(1945)、I.F.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1951)等。維格曼著有《舞蹈的語言》(1963)、《瑪麗·維格曼手冊》(1973)等著作。1952年榮獲柏林藝術獎,1954年獲曼海姆劇院席勒獎,1961年獲德國批評家協會舞蹈獎。

維格曼在舞蹈創作和教學實踐中推廣和發展了拉班的理論和技術,強調對人的大腦、神經、肌肉3者的協調關係進行科學分析,並以此設計舞蹈動作。她認為,舞臺空間也是舞蹈的重要因素,演員應和空間建立戲劇性的關係。演員的每一個動作都應從呼吸開始,從而富有自然的節奏。她的一些組舞作品用合唱隊伴唱集體即興表演,富於體操式的節奏韻律。她對舞蹈音樂和服裝也進行了重大革新,經常不用傳統樂器伴奏而採用打擊樂器,使用面具,有時用笨重的紡織品代替傳統的輕便舞蹈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