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圖裡迪

[拼音]:sudan nigeluoren

[英文]:Sudan-Negroes

尼格羅人種的古老支系。簡稱“蘇丹人”。主要分佈在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以南呈長方形的兩河一湖(尼日河—查德湖—尼羅河中上游)地區。北界約為北緯17°,西起塞內加爾河河口,東至衣索比亞高原西側;南界約為北緯4°,西起比夫拉灣,東至肯亞與索馬利亞交界處。有13751萬人(1978),分屬西非和中非20個國家,約佔全非人口的34%。按地域可分為西蘇丹、中蘇丹和東蘇丹3個型別,在體質特徵上各有特色。 西蘇丹人身材高大,長頭直鼻;中蘇丹人多為短頭;東蘇丹人主要為尼羅特人,成人男子平均身高180~182釐米,膚黑如漆。 在語言上分屬3大語系,即尼日—科爾多凡語系、尼羅—撒哈拉語系和閃含語系。

從傳統文化、歷史沿革和考古資料來看,東蘇丹尼羅特人的發祥地在尼羅河中上游;而西蘇丹和中蘇丹各族的發祥地則在尼日河、查德湖以及撒哈拉中部地區。尼羅特人曾參加古埃及文明的建立;西、中蘇丹人則創立了蘇丹農耕文化,並開發西非熱帶森林地區。公元前5世紀和前1世紀,在西蘇丹北部的茅利塔尼亞和塔克達(今尼日北部)分別出現了銅器,可能源於歐洲的伊比利亞半島,經馬格里布的柏柏爾人傳入。公元前5世紀左右,東蘇丹的麥羅埃人掌握了鍊鐵技術,可能源於西亞,經古埃及傳入。公元前5世紀後期,西蘇丹的諾克和喬斯高原出現了鐵器和赤陶。公元1世紀,查德湖西南的達伊馬居民也掌握了鍊鐵技術。7世紀後,受伊斯蘭教文化影響,出現了一系列國家,自西而東有塔克魯爾(8世紀,富爾貝人建立)、 迦納 (10世紀達鼎盛時期,索寧克人建立)、 馬裡(11世紀,馬林克人建立)、 桑海(1460~1591年達鼎盛時期,桑海人建立)、卜涅姆(10世紀,卡努里人建立)、博爾努(1790年以後,卡努里人建立)、豪薩城邦(15~16世紀,豪薩人建立)。此外,17世紀以前,曼普魯西人、達貢巴人、莫西人(見莫西-格魯西人)、 博爾古人、約魯巴人、阿賈人、埃維人、加人、伊博人等均先後建立不同形式的國家。隨著富拉尼人在西蘇丹的擴散,沿途也建立了一系列伊斯蘭王國。

蘇丹尼格羅人的傳統社會多行一夫多妻制(見一夫多妻制家庭)。男女行割禮。中蘇丹和東蘇丹舉行成年儀式時,有摘除下門牙的習俗。除阿肯人和拉貢部落外,多按父系續譜、居住和繼承財產,有的按雙系(見雙系家庭)。蘇丹尼格羅人主要從事鋤耕農業,種植粟類或薯芋類;薩赫勒地區的以畜牧為主。手工業、漁業和狩獵在不同地區亦佔一定地位。西蘇丹和中蘇丹地區歷來貿易發達。